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99章 人才竞争(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肯定不能让太多朝鲜族人聚居一处。

朱慈烺点头:此外还是要让朝鲜族人学习我大明官话及洪武正韵。

那是当然。崇祯点头道,不光是大明官话及洪武正韵,还要让他们要学习汉文,如此两代之后就再也没有朝鲜族人,而只有华夏族人。

说到这一顿,又道:今后我大明再无华夷之分,而只有华夏一族!

在崇祯构勒的远景规划之中,是没有民族划分的,整个大明就只有华夏族一个族群,所有人都是华夏先民后裔。

朱慈烺又接着问道:父皇的意思是给予朝鲜族人以及其他内迁的族裔跟汉民百姓一样的权力?也允许他们的子弟参加科举考试以及国子试?

对,一样的权力,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及国子试。

崇祯轻嗯一声又道:说到国子试,今年的国子试马上开考了吧?

是的,三天之后就要开始考试了。朱慈烺又问道,父皇,今科国子试是否仍以五经时文定去留,再以各科之总成绩定高下?

国子试自从崇祯十八年十一月进行第一次举行,到今年已经是第三科,朱慈烺身为国子监的监正(副校长),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在做准备。

顺便说一句,去年11月的国子试第二科又录取了近万生员。

所以现在国子监的学生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两千人,水师学堂和医学院的学生数量也已经达到了四千人。

崇祯又问道:各科教材都已经下发到各个州县了吗?

几个月之前,帕斯卡、玻义耳等人就已经编撰好了各学科的基础教材,然后内务府交由许氏印书坊印刷,这个事情崇祯是知道的,为此花了不少的银钱。

三个月前就已经下发了。朱慈烺道,各个州县所有生员人手一套,而且都是由内务府统一免费提供。

为了尽快的普通基础学科,崇祯也真是下了血本。

不光是斥重金从欧洲请来帕斯卡、玻义耳等学者,主持编撰各科教材,而且斥重金交由许氏印书坊一次就印了上百万套教材。

只这一项,内务府就花去将近一千万元。

这还是印刷量加大之后降了成本,要不然就更贵。

所以才说,在没实现工业化之前,知识是很贵的。

真正的寒门子弟根本就没机会接触书籍掌握知识。

崇祯说道:要是这样的话,就没必要再用五经时文定去留了,直接考新学吧,就以新学定去留高下,统计各科总成绩,再划定一条阻挡线,过线者录取,未过线者淘汰,名次就以总成绩决定,最高者取为状元。

朱慈烺道:父皇,这样会不会太突兀?

崇祯反问朱慈烺道:那你是什么意思?

朱慈烺道:儿臣是这么想的,能不能将时文也算为一门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医学等学科并行考试?

这个好。崇祯欣然点头道,不过名字需要改一下。

改名字?朱慈烺错愕的道,不知道父皇可有备选?

还真有。崇祯笑道,就改名叫语文,还有语文考试今后也不能只考八股文,而要引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及阅读理解等题,考核生员对四书五经的综合鉴赏能力,当然八股文是一定要考的,而且分值可以定得高些。

说到这里一顿,崇祯又接着说:噢还有,国子监的学科也要继续完善,天文、地理及历史学科也要开设,当然了,今年就不用考了。

儿臣领旨。朱慈烺赶紧掏出小本子记下。

朱慈烺一边记一边说道:父皇,抛开其他不论,只是看国子试的盛况,就知道大明战胜建奴是必然的。

此话在理。崇祯欣然点头道。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政治制度的竞争,是经济力量的竞争,是军备的竞争,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两国之间的精英人才的竞争,这才是真正决定胜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这方面我大明可谓占尽优势。

朱慈烺笑道:建奴纵然拍马也难以企及。

崇祯闻言也难免有些得意。

这方面建奴的确是追不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