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中文 www.bjzhongwen.com,最快更新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最新章节!
在将来,火器数量的多少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多尔衮点点头又道,不过,现阶段我们大清与南明的火器数量差距并不大,这点要扭转。
除了减少南明的火器数量,还要增加大清的火器数量。
说到这一顿,多尔衮又说道:所以除了让骆家兄弟搞破坏,摧毁南明的兵工厂,我们大清还要尽可能的增加铁匠数量。
回禀主子,没有更多的铁匠了。刚林苦笑着说,这五万铁匠,大部分还是太宗皇帝时留下来的老人,要想培养一个合格的铁匠,至少也得两年时间才行。
黄台吉给清廷留下了不少的遗产,强大的火器制造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老奴在宁远被明军的红夷大炮击毙,给黄台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黄台吉在登上汗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彷制红夷大炮。
在这一时期,四万多汉军以及包衣都变成兼职铁匠。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四万多的铁匠,清廷才得以追赶上大明的火器产能。
多尔衮却还是感觉不够,又问道:将科尔沁蒙古、察哈尔蒙古以及土默特蒙古的铁匠也全部召来北京,打造火器。
刚林苦笑说:回禀主子,奴才早就已经将蒙古诸部的铁匠都召来北京,要不然,根本凑不齐五万铁匠,太宗皇帝时期的铁匠仅只有四万多人。
全都已经召来北京了吗?多尔衮越发蹙紧眉头,那么朝鲜呢?
朝鲜?刚林闻言一愣,答道,回主子,朝鲜的铁匠并未征召。
征召,统统征召到北京。多尔衮沉声道,立即遣快马追上鳌拜,让鳌拜到平壤之后就命朝鲜国王召集所有的铁匠,调来北京听用。
……
盯上朝鲜铁匠的并不只多尔衮一人,还有崇祯父子。
几乎同时,朱慈烺也向崇祯建议道:父皇,能够熟练卷制铳管并钻孔的老铁匠,养成周期实在太长,短时间内很难大量增加,所以与其培养,不如向外求取。
向外求取?崇祯笑了笑,问道,烺儿,你是说倭国还有朝鲜么?
朱慈烺轻嗯了一声,又说道:儿臣听闻倭国以及朝鲜的冶铁业都较为发达,倭国国力较为强盛,而且目前与我大明的关系也是较为友善,是以不好发难,但是朝鲜国自从丙子胡乱之后就自甘堕落,正好趁此机会强征其国内铁匠。
朱慈烺的意思就是趁着扶持李?为朝鲜世子的机会,将朝鲜国的铁匠强行征调到南京来替大明打造火器。
朝鲜怎么着也有几千铁匠。
崇祯听了却只是呵呵一笑。
朱慈烺还以为崇祯瞧不上,便又接着分析说:父皇,朝鲜国虽小,但是根据万历年间的鱼鳞图册记载,有口六百万,如果算上逃奴及隐匿人口,少说上千万,再加上造船业以及冶铁业又是朝鲜国的主要产业,是以其国内的铁匠数量不会少于一万人,就算打对折,也至少有五六千铁匠,绝不可小觑。
格局小了。崇祯笑了笑,又道,烺儿你只想要铁匠,格局小了。
格局小了?朱慈烺不由得一愣,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失声说道,父皇,你该不会打算将朝鲜国的五百万口都搬来大明吧?
为什么不?崇祯表情慢慢变严肃。
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还是那句话,崇祯是真的不喜欢杀戮政策。
尤其是同根同种的东亚人就更不可能搞残酷的种族灭绝。
要想实现崇祯的十亿人口宏伟计划,除了大量生育之外,同化东亚各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口增长手段,其中又以朝鲜族优先。
崇祯早就盯上了朝鲜的这五百万人口。
即便是按照4%的出生率以及1亿的总人口计算,大明一年的新生儿也才400万,再去除各种死亡人口,每年增长的人口撑死了也就200万。
这也就是说,同化了朝鲜的五百万口,能节约差不多三年时间。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彻底的同化,文化及族群的彻底认同。
这倒也是。朱慈烺忽然想起史书上所记载的唐灭高句丽之战,当即说道,昔大唐攻灭高句丽国之后,将高句丽国的数百万口迁往中原江淮安置,大唐名将高仙芝之父高舍鸡便是此时迁入大唐。
停顿了一下,朱慈烺又问道:父皇,朝鲜人内迁之后,你打算安置在何处?
崇祯不假思索的道:朝鲜现在的总人口撑死了也不过六百万口,只是山东一省就足可以安置,不过为了尽快实现同化,还是要将朝鲜族人分别安置在山东、河南及湖广诸省,将来剿灭建奴及伪顺之后,还需要迁徙一部分到北直、山西乃至于陕西,总之不宜让太多朝鲜族人聚居于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