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18章 走反了道(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张载朝白玉天看了一眼,见其眉宇间英气勃勃,心生亲近,笑答道:这位大哥,你有所不知。那人既能被李元昊拜为中书令,自是经纶满腹,且可为李元昊所用。横山山脉东至麟州(今sx省神木县北)、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境),西至原州(今甘肃镇原县)、渭州(今甘肃平凉),自东向西南方向延伸两千余里,形成了一条宋夏分界线,称为山界,宋夏两国均沿着横山一线积极布防。元昊为了突破宋军防线,以横山为跳板,从西夏开运元年(1034年)到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年),经过多次试探性的进攻麟州、府州、环洲、庆州、泾州、原州,和派人侦察,终于摸清了宋朝整个西北边防的情况。

白玉天道:何以见得?

张载怅然道:兵书有云,行兵须要天时、地利、人和。三川口之战,宋军在自己的地盘上大败,损失惨重。若不是李元昊对大宋分布在边防线上的兵马营寨了如指掌,西夏兵马闯入大宋国土又岂能犹如无人之境,进退有度。

白玉天听之,见张载见识不凡,超出了自己的认知,很是敬佩,大有结识一番的意愿,于是朝五山道人说道:道长,何不先喝上一杯,润过嗓子再促膝长谈也不迟。

五山道人好久没喝过酒了,很是认同白玉天的想法,起身收起家当,同着白玉天等人围成一桌,等白玉天点上酒水,没等白玉天相敬,欢欢喝上。

白玉天敬了张载跟同行的汉子一杯,自报姓名道:在下白玉天,不知这位大哥怎么称呼?

那汉子道:焦寅。喝下杯中酒。

等白玉天同着崔莺莺敬过一杯酒,张载同着焦寅回敬一杯,朝五山道人问道:道长眼开世俗,敢问我张载名不经传,投奔什么人可得偿所愿,能为保家卫国征战沙场?

五山道人笑道:投奔他人,当心诚意真,不可勉强。公子为谁进京,自是投奔谁了。

焦寅答话道:我等听说范仲淹大人一心谋国,且被召回了朝廷,特去投奔。

白玉天听后有些奇怪,心想,你们要投奔范大人,当北上延州,怎么跑到京城来了?是不是北辕南辙了?于是说道:两位,听说李元昊脱宋自立,大乱西北边疆,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因边事吃紧,圣天子以范仲淹众望所归,召回京师,担任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后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韩大人一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兼知延州。

张载快语道:此话当真?

白玉天笑答道:千真万确。

焦寅朝张载看了一眼,道:贤弟,如此说来,那县太爷岂不是故意骗了咱们?

张载苦苦一笑,道:骗了就骗了吧。这里离延州也就十天半个月的路途,走走就到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焦寅愤然说道:可我们从军,虽说是为了实现抱负,却也为了报效家国,又不是为了争什么名、逐什么利,可谓赤胆忠心。他就算不看好我等,也不该言语相欺,诓骗我们走这冤枉路。

张载宽慰道:焦大哥,他再怎么言语相欺,也只能诓骗得了一时,又诓骗不了一世,有什么好计较的。或许这样更好,历经磨难见真经,免得日后四处碰壁乱了方寸。

焦寅对张载一向充满敬佩之意,见他都懒得理会此事,便也略显大度起来,喝下白玉天为他斟好的酒水,微微一笑置之,不再做理会。

白玉天给满桌的酒杯斟满,敬了张载、焦寅一个,道:预祝两位赶往延州府,能轻易见到范大人,一展才华,平定边患,为国建功。

张载、焦寅举杯,感谢道:多谢!。喝下杯中酒,起身告辞。

白玉天起身,将两人送出茶棚外。

五山道人见崔莺莺三人都穿着白衣,头戴白色斗篷,早就有些看不顺眼,将心中疑惑问了出来:不知三位姑娘可是白莲教的教徒?

白玉天坐了回来,坦然介绍道:道长,这是我妻子崔莺莺,白莲教教主的女儿。那两位是莺莺的两个师妹,阿星与阿竹。随即朝崔莺莺说道:还不见过五山道长。

崔莺莺同着两个师妹敬了五山道人一杯,道:小女子见过道长。

五山道人碍于白玉天的情面,喝下杯中酒,脸色不是很好。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