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55章 蚁附攻城(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第455章蚁附攻城

张机的面色逐渐凝重,一旁的李信倒是有些跃跃欲试。

管他如何,打一打便知道了。

张机迟疑了一下,认同了李信的观点。

光猜测是没有用的,眼前的必经之路上有个水坑,绕不过去,那不试试水的深浅,难道就停在那里不前进了么?

但张机并不打算把攻城的任务交给李信。

李信的确也有帅才,但他的作战风格是迅猛和刚用,战场直觉很灵敏,和后世那位冠军侯的作战风格极其相似。

这种将领适合和那种直来直去的敌人交战,若是遇上诡计,没准也会一头扎进去。

张机的目光在身后一众部将之中扫荡着,最终落在了最为低调的一个人身上。

杨翁子,北门交给你了。

啊?

秦军的士气很旺盛,攻城的士兵冲得很快,但却又没有超脱各自所在的伍、什、屯等建制,看似密密麻麻的秦军实际上也保持着一定的间隔,并不会造成韩军随便闭着眼睛射一箭都必定命中的情况。

攻城云梯和轒辒越多,对于攻城的士卒来说也越安全。

无论是哪个时代,最残酷的战争莫过于攻城战,因为攻城时并没有太多的手段可以使用,只能蚁附而攻城。

张机曾问过杨端和这样值得么?

杨端和的回答是:呵呵,你们年轻人只看到老夫损失了头功,却没有注意到那些袍泽出征都必以老夫为副将。

这可不是野战,野战再怎么也有亲卫护着,但攻城战要攀爬云梯,亲卫们根本不可能在攀爬云梯之时还有余力护卫自家主将。

就算是孙武和吴起面对一座坚城,大多时候也无计可施,只能蚁附攻城。一如后世某位诸葛武侯北伐时,十万大军也被一座陈仓城所拦截,在采用诸多攻城器械配合的蚁附攻城下始终不得进,最终不得不罢兵。

一次头功能抵两次甚至三次次功,但老夫却因为让出的头功而多换来了更多的出征机会和更多的次功,不仅把军中的人脉维护好了,还能捞到更多的战功,关键他们都还得感谢老夫,念着老夫的好,何乐而不为?

直到护城河被填堵,秦军开始发起对城头的进攻时,秦军才终于意识到这支韩军与以往的韩军有何不同。

作为进攻东门的主将,哪有一看大军受挫就上头得自己亲自上阵攻城的?

一名韩军士卒见到手执铁盾的桓齮,当即便判断出了桓齮绝不是普通士卒。

但杨端和却又从无怨言,或者说眼尖的人会发现,这位资历和战功都远超王翦的老将军似乎并不在乎军方三巨头的位置,甚至在嬴政表达了对杨端和的支持后,杨端和直接闭门养兵病,似乎根本无意军方三巨头的位置。

在攻城战之前,张机早早便已经让辅兵和民夫们挖掘泥土砂石装入麻袋,秦军士卒只需要将一只只麻袋扔进护城河便可。

最大的原因,便是杨端和低调!

不争不抢又极其稳重的杨翁子也往往是王贲、屠睢、任嚣等人领兵外出时首选的偏将,所以张机这次才点了杨翁子的将。

铁盾所需耗费的铁矿可不是少数,再加上那一身重甲,看上去也非凡品。

哪怕遭遇韩军的顽强抵抗,但谨慎如杨翁子也没有选择暂退,谁也不可能将士气最为旺盛的头次攻城机会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言罢,桓齮便直接冲上了攻城云梯,攀爬着木梯,用铁盾遮掩着身体,抵挡着从城头向下射的箭矢。

例如王齮、蒙骜和麃公三人领兵,作为当年同是武安君副将的袍泽,自然知道杨端和的能力。

而在攻城云梯的后方,还有一支弩兵方阵,在一支盾兵的掩护下不断地朝着城头射击。

攻城,自然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秦军之所以能这么大手笔,也是因为从夜幕那里抄来的十余万金。

如今,随着秦军和墨家的合作,攻城器械的制造成本也越发廉价,哪怕是出于谨慎没有全力攻城,众人也都在第一波攻城时调上来了三十余辆攻城云梯和轒辒。

轒辒,四轮車,排大木为之,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往来运土填堑,木石所不能伤。

桓齮借机又向上攀爬了一段,刚才的那名韩军士卒叫上了几名袍泽,两条滚木,一块巨石便向着桓齮砸去。

杨端和虽然也是四朝老臣,从昭襄王时期就颇受重用,但在军方的职位始终止不得进入前三。

武安君白起在时自不必说,那时候秦国将星云集,后武安君时代,军方以宗室大将嬴摎为首,王齮、蒙骜为副,杨端和与麃公二人居于三人之后。

能在秦国独领一军的人,至少人品上不会太差,就算人品不好的主帅,也不会得罪这位资历老、能力强、战功高,人脉又广的老将军。

虽说桓齮的行为有些冲动和莽撞,但的确激励了秦军士卒的士气。

随着愈发急促的战鼓声敲响,一辆辆已经涂抹了泥水的轒辒已然开始前行,作为战场上被集火的目标开始填补新郑城下被挖掘的沟堑。

这也是蚁附攻城时为数不多可以做些文章的地方,维持好间隔,以及士兵和攻城器械之间的距离,合理地分配每一波攻城时城下士兵和攻城器械的数量。

是的,蚁附。

杨翁子的的性格很像其父杨端和。

桓齮没有用铁盾正面格挡刺来的长戈,而是微微侧过身子,将铁盾砸在长戈的木柄上,木柄应声而断,那名韩军士卒手中只剩下了一根带着木刺的木棍。

难道卫庄是将韩军的精锐摆在城头想要杀一杀秦军的威风?

这是分别负责攻打四座城门的杨翁子、苏角、任嚣和桓齮一致的猜测,并上报了张机,请求增派攻城器械。

孝文王和庄襄王时,嬴摎病逝,王齮、蒙骜和麃公位居前三,杨端和依旧保持着第四的位置。

堂堂一军主将都亲自上阵搏杀,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退却不前?

随着这一架攻城云梯被推到城下,桓齮举着铁盾对着身后的士卒高呼道:儿郎们,杀上城头,随我先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