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主要检验考生的临场思辨能力,故而时间短。考生停笔后,内监收卷送到读卷官手里,按顺序一一试阅禀上。
沈兆在一旁也是心急如焚,给沈清和使了好几个眼色,见他摊手摇头,差点撅过去。
读卷官把遴选而出的对策遴选而出,有一篇格外出彩的,连昭桓帝都夸了句“文义醇茂,字画端楷,文字兼优”,一看卷名,赫然是越芥所作。
只阅到一张卷子时,连着传了几人,读卷官像是遇到了大难题,面露难色。
萧元政看他们为难,叫晋昌把拿来亲自评断。
那卷面其字不扬,上书道:
“大雍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的重点是强调‘安内’,将安内摆到首要位置,以安内为攘外的必要条件。未否定攘外的必要性,将攘外悬为政策的基本目标。综上所述,我会将安内作为工作重点。”
“要完成安内的具体任务,主要会遇到一些难点,首先就是政治上动荡的局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央集权不够强大,那些政策该废止,那些政策该保留,依然存在把握的问题……”
“其次是公平教育……”
“……”
“基于以上问题呢,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第一是中央集权方面,要提高政治稳定性,例如完善官僚制度,实行严格法制,积极发挥各地方官员作用……”
“第二,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针对官员选拔问题,我们要从教育方面抓起,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内容突破,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两手抓’,掌握情况,整合资源,扶优扶强……”
“……”
“最后,上下合力,抓住重点,再加上陛下的英明领导,经过这么几个步骤,就能推进攘外安内的进程。”
一篇策论洋洋洒洒跌宕昭彰,内容倒是浅显易懂,可是着笔之大胆古今未见。
萧元政揭开糊名密封,骤然便是三个大字──
‘沈清和’。
第8章
读卷官侍读完,全场更是静得落针可闻。
这…这是什么文体!
候在两侧的官员哂笑,写的什么东西,不成文法,何人敢这么大胆?敢在殿试疏狂放言哗众取宠,定是要名落孙山!
该定三甲,几位阁老早早便选好了属意的文章,共计十篇供昭桓帝裁选。后边的次序倒是各有千秋,但头名不约而同都落在了越芥身上。
至于那篇迥然于人的文章,早被摘到一边。
昭桓帝扫过择选出的前十,神色难辨,看向身边大监。
晋昌心领神会,将落在最外边无人问津的卷子捧到陛下身前。
昭桓帝骤然眉宇舒展,“通俗易懂,表意专一,内容鞭辟入里,倒也不失为一篇佳作。你们说呢?”
阁老口中讷讷:“这……”
晋昌将浮尘往臂上一搭,“这沈家郎生得也是数一数二的俊秀,若能当个探花使也实至名归。”
昭桓帝欣然笑道:“确实风采非凡,当得起探花之名。”
所有人面面相觑,陛下的意思,就是这么定下了。
他们纷纷瞪大眼睛,要把那篇钦定探花的策论给瞧出花来,难道陛下就是喜欢这独具一格的?
……
偏殿等候的考生早就翘首以盼,见有人来宣旨纷纷下拜。沈清和混在其中,见身边人都紧张地双臂战战,额上沁出汗滴,这点倒是古今一辙,等高考成绩的那批也是这样。
他倒是没什么特别情绪&ash;&ash;直到听到自己成了三甲探花,那金灿灿的圣旨落到手上,被催着去拜谢皇恩他才回过神。
皇帝…这是给他放海了吧!
他那全是私货的文章,还能当探花?
大雍迟早要完。
先前和他殿前交流的那人眼神都变了,看他时透着股谴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