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太子要开枝散叶啊(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寿杏侯桃色满面,春风得意。

李承乾揶揄道:可是比少年还风流啊。

孙思邈也不羞燥,反而是不以为意,他八十几的人,还能做事,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不来呢。

殿下这是什么调侃。

摆明是夸他啊。

殿下,孔子说过,食色性也,老臣年迈,但精气勃发……。

真是老不羞。

李承乾摇头,询问他济世馆的事务。

孙思邈这次回来,要操办的事情不少,把战场救治经验总结不说,还要编写成一套军医指导手册。

可以说,从这开始,他是真正找到救治天下的窍门。

从战场获得的经验,也能造福百姓。

毕竟百姓也有可能伤着碰着,说不定一次小伤就能要人命,但现在有了经验,也能从容应对,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孙思邈去济世馆后,李思摩这位被评价为‘君子’的突厥头头,也来拜见李承乾。

不得不说,李思摩还真好pua。

一个‘君子’人设给他打造上。

这蛮子一言一行都按照‘君子’的操守与礼数来做事。

听说他宴后,就迫不及待的请人来教授他更多的‘君子’礼仪。

就这等好学之心,钦慕大唐的蛮子。

拿捏他真的不要太轻松了。

李承乾说了几句话,就把他给打发走。

倒是李德彪这个愣种,竟也上门来。

殿下,从今往后,卑下的命就是你的。

请你接受我的臣服,允许我亲吻你的靴子!

李德彪跪在地上,虔诚无比的说道。

李承乾:???

你是哪里学来的?

李德彪道:卑下在天竺的时候,见到他们臣服强者,就要亲吻靴子……。

听说是在遥远的西方传来,卑下也不知道真假,但卑下觉得这能表现崇敬之情。

李承乾觉得好笑,外邦蛮夷的一套,在大唐不兴。

你的命,不是孤的,是陛下的,是天唐的。

你臣服的是陛下,不是孤。

孤知道你的来意便可,下去吧。

李德彪叩拜,卑下告退!

见他离开,李承乾有点纳闷,不知道怎么的,对这大唐的黑鬼,他竟是不太过于反感。

难道说,是大唐太过强盛的缘故?

……

李世民决定北巡大军,带着一众武将以及长孙无忌,魏征等前往,留下太子在长安监国。

对此,群臣都没有反对意见。

天子出巡,太子监国,是再正常不过的道理。

李承乾又不是没有监国过,只要李世民出游巡视,基本上都是留他在长安看家。

不过,李世民在走之前,还是把事情安排了一番。

二月二十七日。

李世民起行,直奔北地。

李承乾送行。

太子,我不在长安,国家大小事,多与梁国公,申国公他们商议。

李世民叮嘱一句,再对房玄龄等人吩咐,道:你们好生辅佐太子。

我明白。李承乾点头。

遵旨!

李世民这才进了銮驾,仪仗开道,车架如龙,朝着北方而去。

许久之后,銮驾队伍才消失在官道上。

此次北巡,估摸着没有个三五个月,李世民是回不来的。

国事的担子,相当于压在李承乾的身上。

不过,有句话叫朝中无天子,太子是大王。

东宫议事!

他可不会去太极殿,又不是什么大事,除非大朝议的时候,才会去。

等到汇聚显德殿后。

李承乾道:马上三月初了。憾綪箼

梁国公,鼓励生育的筹划如何了?

房玄龄道:禀太子,已经全数筹划完毕,等到三月初一,就正式颁发推行。

具体是怎么筹划的?

房玄龄汇报的很是详细,许多细节想得很是周到,也做的相当到位。

比如说,在怀孕后,就要在官府登记造册。

诞下新生儿后,每个月官府有人会去查看,并发放每月资钱。

这是为了防止出现,诞下男婴养育,女婴卖掉的情况。

李承乾之所以提高女婴的奖励与每月资助。

根本原因是女婴的养育成本与回报不成比例,以及传统观念中,对女婴的不重视。

溺毙女婴,在考虑养育成本与劳动力的情况下,普通家庭做出这等事,不要太多。

当一个普通家庭的条件,只够养育一个男婴长大,那么第一个孩子不是男婴,考虑传宗接代,家庭劳动力的问题下,女婴大概率会被溺毙的。

在这种情形背景,朝廷如果不出手,根本无法在人口上,实现大的增长。

其实,大唐立国二十几年。

人口方面却没有大的增长。

部分原因是战乱后,以及李世民对外用兵的缘故。

但也有相当于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实质性的投入与福利性政策去鼓励百姓生育。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李世民的天可汗头衔背后,是无数大唐百姓扛着沉重负担换来的。

就长安附近就有几十万禁军,需要朝廷供养。

一千六百多万的人口,要供养二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相当于八十个人养一个禁军。

看似很多,但减去一部分不缴纳税赋的人,这个比例要低不少。

再有,遍布天下各道,州,县的折冲府,几近百万的府兵,比例已经低到夸张无比的地步。

虽说百万府兵自给自足,但这可都是青壮劳动力啊。

李世民动不动的就要打仗,能安心生产劳动?

他们产出能供自己,还不课户,也就是不用缴纳一般百姓的租庸调。

没有这百万青壮提供的税赋,都不敢想象,二十万常备军的支出,到底是几个人来承担的。

如此沉重的负担,百姓想要生育,他们生的出来,可养得起吗?

李承乾研究人口发现,李世民这么爱打仗,贞观年没崩,还得感谢战乱人口降低,百姓有田可种,有饭可吃,没有走投无路。

否则,就李世民这好大喜功性子,肯定把自己给玩进去。

贞观之治,也算没有评价错。

是有治世之功,却无盛世之相。

毕竟,贞观年的人口,在那儿摆着呢,怎么狡辩也没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