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让他们回去,但是我看他不会挟私报复
我看他也不会,但他现在还负责监察李唐宗室的动向,现在人间那么乱,有什么动向可言呢。
但这件事是明文律法……
你们是不是不累?按律处理。
说实话这次确实没有安史之乱那么累,皇帝跑得快,大臣们也有经验。
哎,咱们还规定过在必要的时候帝镇封禁,禁止出入。
唔,下次修律时吧这条删了,没有那么严峻的时刻。
杨坚和独孤伽罗郁闷的‘放假’回家,别人都加班,他们放假,谁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是否按律另说,这分明就是对他们的人品不信任。回去之前先去街市上走走,之间道路两旁香烟缭绕,家家都在为人间的子孙焚香祝告。
独孤伽罗:或是还没信任到格外宽纵的程度。算了,你看咱们隋朝的名臣都各自任职。
杨坚忽然沉默了一会:天下争霸,我想讨一份药,去人间再试一试。两世而亡……终究意难平。
独孤伽罗当即纠结起来:且不说能否成功,只有一件事,我不管着你,你岂不是要广纳美女,耽误朝政?到时候再有一两位皇后,你回到阴间再想起我,我怎么算?我决不能容纳妻妾,你也不会休弃下一世的发妻
杨坚:-_-!我说的是逐鹿天下,你想的是我要妻妾成群。
他们回去之后,忽然发现了一本经书,一本以王羲之体写的佛经。
里面写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修行不成功?禅定定不进去,念佛没有感应?因为业力深重啊!生前造业,不仅牵连子孙,就连死后也无法修行佛道。
有点道理的样子。
他们仔细打量对面,练剑的练剑,挖土的挖土,下棋的下棋,武媚娘又在描眉画眼。
这本书哪儿来的?
杨广:啊?我不知道啊。什么书?
杨坚微怒:让你看守门户都做不到。
能偷偷把书放在我书房里,就能偷偷翻我的东西。
第277章 一个计划
你们干了什么大事??李渊惊讶的盯着妻子:你竟然会同武媚娘联手?这可太奇怪了,在此之前, 在李渊勉强睁一眼闭一眼又觉得是儿子的报应, 李世民淡定的无视她的时候, 窦惠还坚持自己的立场,绝不妥协。
他嬉皮笑脸:没想到最坚定的反武人士也会被攻克。
你少和刘邦交往。窦惠嘀咕了一声, 觉得他这副表情有点讨厌,中年美妇人的脸上染起尴尬的红晕,微微的低头叹息:我只想让杨广别那么得意。
他一直想要杀掉你, 这件事我也记仇, 只是之前没有好由头。
李渊正色道:不开玩笑了, 你究竟打算怎么做?当前阴间地府正忙,他们虽然是闲职, 但在正常情况下, 应该被调去人间, 能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 总归能做点贡献,突然回来, 必然是你们在暗中捣鬼。
窦惠用扇子敲了敲他的肩膀:不是捣鬼, 是谋划。哪怕你说我们谋划一个阴谋, 也比要捣鬼听起来好听。武曌善于阴谋, 人尽皆知。
杨广是个鬼, 你不是想捣他么?
李渊听完计划之后,就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等我回来,告诉我一声再开始?
窦惠惊讶道:需要告诉你么?她和武曌一人写了一封信, 早上烧过去,中午杨坚就回来了。就算丈夫和儿子现在不回来,也不耽误她们的计划。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不是吗?想想自己异常优秀的女儿,等李渊干什么?她已经详细计算了如果事情败露后引起交锋时敌我双方的战斗实力,咱自己这边挺有实力啊,怕什么。
李渊:……行吧,就连我的老婆现在也开始无视我的存在了。这么大个事儿,该告诉我吧?万一杨坚上当之后为了报复,突然跑去袭击我呢?
另一边,长孙无病也在给丈夫解释婆母的大计划:母亲认为杨坚表面上大度,但谁能将亡国之仇视若等闲呢?是忠臣就该重整乾坤,更何况…
还杀掉了禅位的隋帝。以前明面上的冲突数次,到后来是唐朝这边实力壮大,丈夫下来之后亲自把他们都揍了一顿,这才开始和睦共处。将来必然还有一番明争暗斗。有些笨蛋认为让杨广留在帝镇中,等同于一个人质,别开玩笑了,他还是个斥候呢。
李世民盘腿坐着,揉着太阳穴:母亲的愤怒我当然理解,只是不知道,武媚娘以前和独孤伽罗好像有点亲近,现在怎么突然又变了?我们的消息从不分给她半分,雉奴知道的全面,但都装在心里,不会告诉她。她会在独孤伽罗回来时打听事儿,难道是这两个女人因为某些矛盾而分崩离析?
长孙无病好笑道:正因如此,她才要做些事情出来,以此与太穆皇后化敌为友,一起干过坏事之后,太穆皇后可不是翻脸无情的人,但凡有这么一次的合作…是吧?她自己也说,武氏只有她爹一个人才,还是高祖的忠臣。她和雉奴虽然恩爱,得到的东西十分有限。
一个温柔内敛的女人得不到什么,这一点谁都知道。帝镇外的,关于阴间的消息,她知道的不多,雉奴对咱们说什么都不告诉她,可是私下里与她说了什么,谁都不知道。李弘单纯正直,李妙儿无能,太平公主又与她有嫌隙。
没有不透风的墙,高祖和太宗这些年精心联络的资源,又多又新鲜的情报,还有李唐宗室形成的无形网络——不是所有消息都写在邸报上,很多消息汇总到李世民这里,再进行资源分配,他做的很隐晦,要的也不多,每年至多是让一两名正直勤劳符合标准的宗室、旧臣通过合法的方式换到更好更合适的位置上。所谓的‘经营’,就是这么一回事。武媚娘一定想要借力,谁愿意单打独斗呢?
如今你们私密议事时,李豫李倓都能位列期间,她怎能不急。
李世民心说不论她干了什么,总会被我排除在外。沉吟了一会:隋唐两家的旧仇,可以类比秦汉。秦朝不是因为汉朝而覆灭,但据说两家几次交锋,战的不可开交。若说杨坚一点都不恨我们父子,那不可能,武曌若是男子,或是李唐没能复国,我早将其砍成八节,射成箭垛了。杨坚心里肯定也是这么想我,他到现在都没有转到别的职务上,真是坚定不移。
战争远远没有结束,在镇外游走、社交时,总感觉有人看着自己。他有几次想要发作。不是很介意阎君派人追踪自己的行踪,但是派来的人是杨坚,这就令人不适。李世民的计划是跟他耗持久战,或许可以改为同殿为臣,日后的发展再做商榷,表面上继续维持坚定的关系。
长孙皇后道:我想早晚必有一战,就没有劝阻。
李世民摸着下巴上的小胡茬,又摸了摸每次见面都被人赞美发福,实际上还是平坦坚硬的小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幸福悠闲的胖起来:不错,只是有一点不好。《帝镇史》上记载了,上一个利用阎君,利用阴律的司马家被人反戈一击,转瞬间去向不明。他们排挤走了扶苏,想要争夺镇长的位置,最后花落汉武帝。我娘一向谨慎,怎么会兵行险着呢?一定是武曌出此下策。造伪经谶语、弄险。
我也想到了此事,但司马家有错在先,我们则不同。 长孙无病又说:她们不想让杨广看到唐朝灭亡。
李世民为之心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有些时间,可以慢慢准备。
……
杨坚正在检查书房里有多少被翻动过的痕迹,可惜之前就乱糟糟的,看不出来那些手稿被人动过多少,只是暗暗气恼,杨广常年住在自己这房子里,也在书房里出出入入,怎么会没发现这本书:你上次进书房是什么时候?
杨广捏着手里这本半新不旧、不请自来的经书,心中暗暗好笑,什么,自己编撰一本说受苦受难可以消除恶业的书,往我屋里头一扔,我从今往后就开始自我折磨我有这么好骗吗?
应该是昨天,我每天都读经。比起修仙还是成佛更亲一点,毕竟他生前在天台山国清寺智者大师那儿受过菩萨戒,还自己写了《受菩萨戒疏》,虽然一半是为了哄母亲高兴,一半是为了收拢南朝百姓的心——南朝四百八十寺,非常信佛——但为了达成目的,也曾精研佛理,侃侃而谈。
很有天赋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