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01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武媚娘的脸色不太好看,眉头微蹙,嘴唇有些苍白——没错这就是化妆效果!

朋友们说人间现在流行超长八字眉,她试了试,适合装发愁的样子,省的亲自皱眉。她怕眉心出皱纹,很少皱眉头。

李豫赶紧解释了一番:自幼入宫,贤德温柔,博学多才,举止有度。给我孙子那年才十三岁。和我的关系只限于当面奏对,声音好听,有思想有内涵。我老了,何必留一个小姑娘守寡,送给我喜欢的孙子正合适。

李适也把他的一个孙子收为儿子,弄的皇帝们都有些迷茫,问李亨这是什么心态?为什么?虽然也没有伦理和继承上的问题,只要不拿太子折腾,别的都行,李治还把他一个弟弟过继给了他叔叔呢。这有什么好处吗?孙子一样可以带在身边玩 。

李亨:……恐怕我逊位之后,会生乱。

另一个事则是安定公主的死后婚姻问题,太平公主只是二嫁,婚姻还很容易,和第一个关系好,和第二个完全没感情。安定公主则不同,她第一任丈夫,是在神龙之变里亲手把老岳父李显抱上马的驸马都尉,后来王同皎被韦后坑死,她改嫁 韦濯,看姓就知道怎么回事。等到诛除韦后之后,公主改嫁崔铣。公主死后为了同谁合葬的事,王同皎的儿子王繇和崔家争论到玄宗眼前去。玄宗最终让最后让公主和崔铣合葬,陪葬李显的陵寝,但王同皎也陪葬在中宗定陵。

王繇是个清廉正直的人,死后虽然找不到母亲的下落,但还是为了母亲到底和谁合葬这件事较劲。又一次把崔家给告了,人们总喜欢议论皇家隐私,这件事非常引人关注。

最后一件事则是高力士费尽千辛万苦寻找皇帝,居然找到了太平公主,一番苦求,辗转联系到唐高宗,托他带信给李隆基。李治看了看其中内容,也为之动容,就带回来了。

李隆基差点哭成泪人。忠贞谨慎,莫过于力士。

信中没说什么,只说了说思念之情,又劝勉皇帝一定要坚强,像年轻时、他刚刚追随陛下时一样,绝不被任何困难击败。

只要具备那些优秀的属性,必将获胜。

汉朝的皇帝们还在玩水的玩水,野炊的野炊,做河边造景的继续忙种菖蒲和香草,爱好记录历史的拿着纸笔到处采访,还有躺着享受宁静时光的。

忽然咻咻咻飞来数张纸,都尉和判官都得回去工作了。休假什么的,先停一停。

众人纷纷夸赞李世民:消息够快!

又快又准!

从人间动乱到命令休假官员回去继续工作的速度,与李世民通过非官方渠道知道人间情况并赶回帝镇的速度居然完全一致,刘恒和刘病已远远的对视了一眼,心领神会。真得查一查他的消息怎么来的这么快,总不能说天下人都仰慕唐皇吧?

就算是仰慕,在这种时候鬼差不能擅离职守,都被层层管理,颇不自由。

等一下?他也是神鬼,他是不是自己去人间看的?

刘病已问:你刚从人间回来?局势如何?

李世民叹了口气:很不乐观。但他心态还行,毕竟灭国的心态已经经历过两次了,现在这第三次……怎么说呢,还没麻木,就是心累,静观事态发展吧。他现在倒是有点理解忠臣们气的捶胸顿足是为什么了,以前只是知道他们心痛,现在感同身受。像李密、陆贽都给皇帝把未来道路安排的明明白白,照着做就能恢复贞观的荣光,但李亨就不,李适也不。

……

唐朝的武将们抽空聚会,郭子仪和李光弼自然位列其中,狄仁杰打过仗也在,宁死不降李希烈最终骂贼而死的颜真卿也在其中。当前人间两名大将,李怀光和李晟,等介绍。

不是只有智囊团才能预测未来,已知条件越充分,预料到未来的可能性越强。

颜真卿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模样,那是开元的最后盛世,他在死后已经和哥哥侄儿团聚,并不孤单。含泪拍桌:知道又能如何?

狄仁杰是个乐呵呵的胖老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息道:想到最坏的结果,虽然心里难受,真正发生时还能有点缓解。

郭子仪有些黯然,还是说起这些自己不交往但熟悉的年轻人:李怀光性格急躁,凶厉。非常刚强,不徇私情,亲属犯罪也依法处置。

李晟严肃正直,以古之名臣的标准要求自己,谨慎小心处颇得我真传。他每次作战都穿锦制皮衣、戴绣花彩帽,在阵前指挥。

话不必明说,众人都明白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孙权要送给周瑜那么多衣服,为什么皇帝也赐给大臣锦袍金带。那些花里胡哨,闪闪发亮的衣裳在打仗时,非常能提振士气,第一、说明皇帝心里有将军,第二、方便士兵们一眼就在脏乎乎的军队中找到闪闪发亮的将军,将军不跑,自然军队奋勇,第三、吓唬对面‘我不怕你~你丫来呀~’

李道宗淡定的喝酒:陆贽的文章写得好,兴替岂由天命?独由人也。人事治而天降乱,未之有也;人事乱而天降康,亦未之有也。当今天下,称王者四人,称帝者二人。矮子里头拔大个儿:唯独唐朝仁勇中正。

其实唐朝现在也不咋地,他相信李世民一定想揍爆当今天子,但相比另外几个暴君昏君,那还是有盼头。

郭子仪忽然叹了口气:安西都护府……我侄子还在那儿苦苦坚持呢,白头名将,满门忠烈,何其可悲。都不如王翦,功成身退做一个快乐的富家翁。

喝酒喝酒。

颜真卿情不自禁的从随身的斜挎包里掏出纸笔,和小墨水袋:我来记录。记录一下谈论的兵法战策,国家军队问题。

事情的发展谁也预料不到,卢杞这小心眼阻挠皇帝召见李怀光,李怀光爱惜性命,拒不举兵,硬逼着皇帝流放卢杞,这才去觐见、保护皇帝。

李适为了哄得这个重要的大臣不要再出问题,赶紧以高官厚禄,重赏李怀光,赐他丹书铁劵,赦免三次死罪。

李怀光当场翻脸:啊呸呸!自古以来,怀疑大臣要谋反才赐铁劵,得到过的大臣基本上都被杀了。皇帝觉得怀光要谋反?行行行,你说什么都对。我错了行了吧?有完没完了?

于是李怀光就造反了。

之前李希烈造反是‘去杀掉反贼的人造反了。’

现在李怀光谋反是‘打算去杀掉杀掉反贼的人造反了。’

李适现在一定很想大喊一声:禁止套娃。尤其是李晟!! 稳住!

帝镇中的皇帝们无话可说,李渊沉吟良久:说实话……就李适这个德行,走了一个卢杞,还得有下一个奸臣。正如李隆基喜欢大白胖混蛋,李适就喜欢奸臣。

李世民:是啊是啊。唔?武媚娘呢?他闻到了一股阴谋的气息。看了过去,什么!这是何等的奇景!母亲竟然和武媚娘坐在一起谈笑风生,这一定有什么针对隋杨的阴谋。除了这个理由之外,再无任何可能性让她们和睦共处。太穆皇后不会被甜言蜜语哄好。

窦惠和长孙无病都在看武曌写的经书,笑的花枝乱颤:妙哉,好毒计。

武曌‘憔悴的’依在凭几上:太穆皇后还满意么?

窦惠沉吟了一会,若是一起干了这件事,往后就不好再针对她。讨厌的杨坚和讨厌的武媚娘,两害相权:甚妙。难怪雉奴爱你,果然贴心。

武媚娘微微一笑,心说闲着也是闲着。

阴间的安定和天下间的鬼魂在阎君看来,远比帝镇重要的多。帝镇有两份奏本飞来,内容言简意赅:李唐生死存亡,请阎君准许杨坚避嫌,虽然不知道他是什么职位,希望他不要挟私报复。他恐怕难以举荐李唐的忠臣。

虽然没有援引法条,但阎君们记得自己写的法律,皇帝们本应在下一个朝代也结束后才能出来任职,武曌插队导致杨坚稀里糊涂的就出来了,等到李唐复国也没把他再关回去,现在按律应该让他规避,虽然缺人,但少一两个人还不会出什么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