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91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既然读书就该知礼。

杨玉环抽泣道:三郎对妾一片赤诚,百般哀求,又以势相逼,妾承受不起,只能依从。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到如今落得如此下场。当初在马嵬坡,饮了金屑酒不见效,又被人缢杀。妾悔不当初。

武惠妃言简意赅:呸!说什么悔不当初,你怎么不殉情呢?

我若死了,恐怕寿王也不能

武惠妃:呵呵,人不要颜面吗?他…接连遭遇不幸…他心里一定难过,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杨玉环反驳道: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

李世民打断她们:闭嘴。《列女传》没读过?没学过母仪、贤明两卷?长孙皇后的《女则》为天下妇人之原则典范,足与周礼比肩,教后妃如何劝勉皇帝约束家人,朕刻印刊行天下,你也没学过?

这要是个乡野村姑,大字不识几个,贪心不足还能理解。学过道理,偏偏不做,这就该罚!

唐太宗的《帝范》和文德皇后的《女则》堪称‘模范皇帝工作手册’和‘做皇后的原则——干(奥利给)(别名:如何哄好丈夫、管好孩子和家人)’。

女则里写的清清楚楚,要节俭,每年做几十套新衣服就可以了,用不了的东西不要做,欣赏不了的美景不必修建。劝皇帝勤政并鼓励他,让他松弛有度,以便继续好好工作。但凡利国利民的忠臣一定要保下来,有用,皇帝生气就好好哄。天下是我们家的,要好好经营。把娘家人管好,不好让他们作死或成为蛀虫,祸害我家的产业。

《女则》如今在人间还是很流行,只要是贵族少女,就一定学过。

杨玉环当然也学过,哑口无言。她心里也明白,瑕不掩瑜,自己要是做到了,那死后就算不能饱受好评,见了唐代列祖列宗也理直气壮。可是为什么啊,我为什么不能享受生活,要冒着惹怒皇帝的风险去劝他勤政呢?他不愿意勤政,他愿意给我家高官厚禄,我也想要,以此巩固地位,弥补我失去的年轻英俊的丈夫。

天下人,谁不图高官和名利?皇帝自己不勤政,大臣们不劝勉他,我一个妃子又能如何?我有心劝他,又怕因此失宠。自古道忠臣不怕死,劝勉皇帝,那是皇后大臣的职责。班婕妤、王皇后之鉴不远。

李隆基气的瞪地上一点点消失的橘子皮,他原先能说自己大功告成,有十足的证据,朝野内外一片赞颂,现在事实证明了,没有。距离大功告成还很远。

武惠妃:呸!装什么胆小如鼠,你和他吵架,两次被赶回家中怎么不说?最起码皇帝和我在一起期间还算勤政。

贞观夫妻对视一眼,无不叹气。给子孙留下的思想是最宝贵的,和江山相比不差分毫。仔仔细细,至至诚诚的写出来,后人果然不听!

李世民头疼的扶额:孔门弟子不计其数,人人向往。义勇的书生层出不穷。我只教这些后辈儿孙,却人人都不听。李隆基实在混蛋,可李旦性格柔弱,李亨缺乏主见,真是……书给你们看都可惜了!不知道将来会有谁拿着我的书,学到我的思想,夺取我的江山。

武曌等的不耐烦,摩拳擦掌的问:太宗,该轮到我么?

李世民无奈的摆摆手,示意她随意。这小崽子完全没有保护的必要。

李隆基大惊:我为大唐立过功,我为大唐流过血,太宗,若没有我现在的江山不知道姓武还是姓韦

韦氏冷笑道:我可没儿子。

武曌自己拿了一把弩,一只胡床,往李隆基面前不远处一坐:你们两个,拿竹竿打他。李隆基,高祖说了,画地为牢,你敢踏出半步,哼。

韦香儿和武惠妃能合作么?能啊。二人都恨李隆基。武惠妃平生心愿莫过于让儿子当太子,自己当皇后当太后,结果儿子遭遇了一个男人在世界上能遭受的最大的侮辱。再加上杨贵妃的对比,让她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宠妃,自己算什么。

她咬着牙问:当初是不是陛下叫人扮鬼恐吓我?

没有,我怎么忍心

武惠妃泪珠滚滚落下,然后去揍杨玉环了。杨玉环何其灵巧,跳舞的人跑的都很快,硬是让她追了半天没追上。

李隆基打不过别人,空手夺韦氏的竹竿到不难,很快手里就有了东西。对武后笑了笑:这可不是武后的手段。

武曌也笑了笑,抬手就是两箭均分:李隆基,没让你赢。韦香儿,你真是个废物。

李隆基捂着中箭的胳膊问:你恨我,难道你不恨武后?

韦香儿捂着中箭的屁股,能说什么呢,怒道:你给我薄葬,无祀。到这之后又穷又弱!她想到这里,回去拿了一根木棍,点燃了之后举着呼呼燃烧的大木棍去打他。

很快就引燃了衣服,李隆基试着伸手去抢,真烫手啊。

另一边,武惠妃已经追着杨玉环跑了一圈又一圈,两个女人再怎么吵架,依然是娇滴滴的声音,燕语莺声,只要别听她们骂的‘毒妇’‘这是你杀太子的报应’、‘荡妇’‘当初不肯死,果然难逃一死’的内容。

韦香儿很快还学会了冲着他扔垃圾,扔土坷垃,扔果皮坚果皮,啃剩下的骨头,很快就拿簸箕耙子拢来的垃圾把他掩埋了。她自知自己在帝镇中不能久留,先爽一阵再说,以后如何,到时候另说。

这种轻飘飘的垃圾没法抵挡,扬的又轻又高,好似天女散花。

李隆基大怒道:地上的圈已经看不到了,你们这是存心诬陷我!

他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个皇后,李亨的生母杨氏,追封为元献皇后。当初是太子宫中良媛,因为太平公主张狂,而让她堕胎。中药堕胎不可靠,生下来的孩子就是李亨。

武曌淡淡道:朕心里明白。

李隆基的死亡,真心实意的悲伤难过的人不多,他的臣子之中,只有高力士听说这件事之后呕血而亡。其他的活人只是感慨几声,继续面对张皇后想要易储的事。

李亨本来就在生病,听了这消息,心中也说不出是悲伤还是感慨,只是沉甸甸,病的更重。

李亨的身体一直不好,帝镇养生小组都知道,《黄帝内经》讲: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养生小组聚会三天,第一天看打李隆基,第二天看打李隆基,第三天探讨了一下这孙子凭什么长寿,七十八岁啊,你丫早点死多好,把寿命给祖父匀匀。

李治:哼(ˉ.ˉ)唧。

然后各自回去工作,武曌这才问:陛下如此神勇,还乐于和我做游戏?

李治心说:我推你不仅是情趣,还当做练力气。石锁(壶铃)石担(杠铃)沉甸甸硬邦邦,哪有你推起来顺手。

(后世的张三丰先生表示:推手是有用的。)

地府众人得知李隆基已死,不分高低贵贱,无不欢声笑语,大肆庆贺。李勣也带着姐姐去嗦粉庆祝:太宗早就想打死他了。

张皇后和中官(宦官)李辅国素来有嫌隙。李辅国其人,前四十年一无所成,直到灵武劝太子李亨继位,开始他波澜壮阔、封侯封王的一生。

张皇后也想掌权,不想让非己所出的太子登基称帝,更不想让自己这个太后只能回宫养老,像太上皇那样凄冷寂静。可是皇帝无论如何都不肯废太子,她只好发动兵变。中官程元振听说这件事,赶忙禀报李辅国,李辅国既然已和张皇后不睦,就只能拥立太子,换一个从龙之功。而且太子的脾气一直都很好。

李辅国抢先逮捕了张皇后和张党,软禁在宫殿中,又杀了越王李系、兖王李僴,静候太子登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