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到那借口,张庆笑着摇头,觉得那借口也太糊弄了,随便编一个也不至于那么不可信,也就像秋梨膏商贩这样的百姓,才会信那套说辞。
皇帝心念一动:说来听听。
是。张庆当成笑话一样,从头说起:那人摆摊一上午都卖不出去一根,秋梨膏摊贩很不解,哪有人做这玩意儿,就问那人藤条是用来作甚,那人道是用来打人,吓唬孩子的。
第586章 眼睛倒是像三哥哥
他边说边摇头失笑,这说的实在是荒唐了。
皇帝一顿,不知为何,这由头却让他想起了他的小妃嫔,他的小妃嫔不就爱用藤条吓唬人么?
秋梨膏商贩又劝,缠手柄的绳子比藤条都贵,没必要做这东西,爷您猜那人怎么说的?张庆笑着假卖了个关子,不敢等皇帝发问,直接道:那人说自家妹妹就喜欢这样威风的玩意儿,是因妹妹喜欢才编的。
听到这句,皇帝猛然一震:你速速道来,那人还说了什么?
他心跳开始加速,难道他的小妃嫔真的说对了?
张庆吓了一跳,没想到万岁爷反应那么大。
他收起面上的笑容,正经神色,肃然地道:是。秋梨膏的商贩记不大清原话了,只是觉得有人做买卖竟只凭喜好,才想起来的。说到最后,那秋梨膏的商贩唏嘘不已,说其实错怪了那人,人之所以做藤条生意,是因自家妹妹从小失散了,在那处摆摊也是想着人多,能碰碰运气找着妹妹罢了。
这借口一听就是瞎编的,是用来搪塞那秋梨膏摊贩的,他深觉荒唐,故而他开头没有提及。
但没想到万岁爷对这个感兴趣。
皇帝心头大震,心湖如滚水一般沸腾起来,立即吩咐道:张庆,你立即去内卫司,派人在京中秘密寻到那人,找到为止。至于那秋梨膏摊贩给他些补偿,将他手中的藤条要来,再让他仔细回忆与那人的话,一句都莫要遗漏,此事速速去办。
声音带了几分急切。
奴才遵旨。张庆领命,心里紧张起来。
他能隐约感觉到莲花的来历恐怕有些不简单,却并不清楚莲花家里的事。
当初皇帝找宫女进宫的记录典籍,这事正是他经手的,后来其中一本被皇帝留下了,里面还撕了一页。
所以此时,他推测不出为何要去找一个编藤条的人,只隐隐觉得并不简单。
正待要告退去办,他想到如今的局势,又迟疑道:爷,内卫司那边,如今恐腾不出多少人手来……
这么问,是为了确定此事有多紧要,他好在去内卫司时,让他们进行计较,毕竟如今到了收网时候,若抽调出太多人手来,恐怕会出岔子。
皇帝沸腾的心湖渐渐冷静下来。
此时此刻,内卫司的确不宜分心。
他沉思片刻道:如此,便将此事交予李家商号吧,你传信与李昂,让他秘密找到此人,不可声张,再安排人将藤条样式画出交予他,在京中,包括各州府,若见到如此样式的藤条,立即上报。
李家商号的大东家是皇帝,而李昂,是他挑出的,专门管李家商号的大掌柜。
自古君不与民争利,李家商号并不以赚利为主导,而是为了把持粮食等关乎民生的重要物资,平溢民生物价,同时皇帝用李家商号来体察民情,监察民间动向。
这样的作用是有成效的,自李家商号起来后,便是天灾人祸发生,民间的商贾也不敢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只因当年一个有名富商这么干过,最后李家商号出手,落了个家底亏光家破人亡的下场。
所以如今商贾里头,有条隐藏的规矩,惹谁都别惹李家商号,若想发大财就别做粮食生意,要想发国难财,先问过李家商号许不许。
李家商号接触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涉及面大,人脉广,行事低调,同时不是官府的人,不会吓到人,要比内卫司更适合做此事。
张庆震惊不已,一个编藤条的,竟然让万岁爷如此兴师动众,发出这样的旨意。
李家商号,那可是万岁爷遍布天下的眼睛和耳朵啊。
是,奴才这就去办。张庆恭敬退下。
直到走出苍澜院后,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复下来。
皇帝将手中的画像又展开看了看,心中充满了希望。
只要他小妃嫔的亲人还活着,找遍天下,他也要给她找出来。
压在内心深处的一块大石落下,他心里安定了不少。
柳暗花明又一村,他的小妃嫔和她的家人,都是福泽深厚之人。
待胡淼淼将人押回,那时就是帮她的家人洗脱冤屈之时。
他知有些东西还解释不通,譬如那人为何要易容,为何偏偏他去时不在,又为何要守在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