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敬这才反应了过来:能不眼熟吗?这不是他家三丫头,还有敏妹妹的女儿吗?
他对这两个孩子见得不多,又多年未见,一时之间才没认出来。
好孩子,快起来。他急忙抬手虚扶,又左右看了看二人,脸上露出疑惑之色,你们这是……
这两个女孩子他虽只见过几面,却也看得出来,她们都是心高气傲之辈。
纵然二人阴差阳错入了后宫,也不过作出如此僭越之事,以免家族蒙羞。
国公服饰之事,一定别有内情。
黛玉和探春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探春道:敬大伯有所不知,陛下起义之初,我与林姐姐便投入麾下追随王军。
而今天下大定,陛下念我二人功劳,分别赐封为荣国公和鲁国公。
日前我们得知敬大伯并未离开京城,便着人打探,果然伯父还在观中清修。待俗物料理清楚,我二人便专程来此,给大伯请安。
黛玉也道:家严家慈年事已高,此次便未随外甥女一起来京城。但我入京之前,母亲再三叮嘱外甥女,一定要来给舅舅请安。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贾敬捋着胡须哈哈大笑,咱们家后继有人呀!
他畅快地笑了一通,才反应过来,急忙侧身把两人往里让,好孩子,快进来,我上午刚摘的小青菜,都是我自己种的。你们来得正好,一起尝尝。
说起自己种菜,他脸上十分得意。
他也应该得意的,毕竟他一出生便是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说是五谷不分绝对不冤枉了他。
从一个韭菜和兰花都分不清的农业废物,能自己摸索着种出好青菜,他能不得意吗?
探春吩咐带来的官兵都在门外守着,不要进去打扰,便和黛玉一左一右扶着贾敬,爷儿三一边说笑一边往里走。
因着道观里只剩他一个人,贾敬就只把三清殿收拾出来自己居住,其余地方都任它荒废。
倒是院子里被他打理得明明白白,一畦一畦的青菜迎风招展,这都是贾敬的劳动成果。
贾敬抬着下巴炫耀道:怎么样,我种的菜不错吧?
那副姿态,像极了小孩子炫耀自己的功课。
探春和黛玉在他背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几分无奈。
——敬大舅舅(敬大伯)真是越老越欢,怪不得人家都说老小孩呢。
她们两个晚辈能怎么办呢,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两人也不假人手,亲自帮着贾敬一起摘菜烧火做饭,到叫贾敬惊讶了一下。
你们两个小姑娘,打小就一脚出八脚迈的,喝口水都有人递到嘴边儿,如今也学会炒菜做饭了?
探春道:这东西不会的时候觉得难,学会了也就那样。我早年帮着宝姐姐跑商,后来又常年带兵打仗。
无论是商道上还是军中,都没那么多讲究,有功夫就自己弄,没功夫就吃大锅饭呗。
早年做那金尊玉贵的国公府千金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心中尚有许多不如意之处。
后来处处都要靠自己了,除了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她的日子反而过得痛快了。
就连侍书都取笑她,你可真是天生的劳碌命,给你福都不会享。
探春笑道:那种福,还是给喜欢的人享去吧,我就喜欢自己挣自己吃。
她既然把侍书从家里带了出来,就没再把她当丫鬟看。
侍书也是跟她识过字的,无论是探春跑商时还是带兵时,侍书都是她最好的助手。
等她自己做了将军,顺理成章就把侍书提为了副将。
一开始侍书还不乐意,执意要做她的家将,还是探春再三劝说,直言把她当亲姐妹,她这才勉强从了。
这些年她们俩配合默契,不但探春得了国公爵位,侍书也得了个伯爵,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第194章 贾敬番外(二)
接下来,探春与黛玉又挑拣着这些年比较顺遂的地方和贾敬说了,一心要哄老人家高兴。
贾敬什么没经历过,如何不知道打天下的凶险?
但两个孩子如今已经好好的站在他面前了,又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他就全当什么都不知道,乐呵呵地听着。
家里其他人呢,都还好吗?
其实他最想问的,还是他的儿子和孙子。
黛玉和探春的脸色都僵了一下,黛玉若无其事地笑道:蓉儿被大舅舅压着进了学堂,学了几年也出息了,如今正跟着我打下手呢。
她的意思是让贾敬放心,贾蓉在她手底下,绝对不会吃亏。
探春也笑道:敬大伯是不知道,咱们蓉儿虽然学四书五经不成,但学公输之术,却是天赋惊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