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50章 异地用兵(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崇祯为什么要放权

目的有很多。

包括测试朝堂这些人的忠心,增加行政效率,弱化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等

放权的表象是把权力下放给各衙门负责人,让他们自己说了算。

实际搞得却是部门负责制。

部门负责制的优势就是效率高,成果明显。

崇祯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却有管理企业的理念。

其实治理国家和管理企业是一样的。

皇帝是董事长,大臣们是各部门负责人。

集权是把所有权力都收回来,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放权是把权力放给大臣们,让他们自由发挥。

举个最简单例子。

当一个公司员工请假需要董事长批准的时候,这个公司的规模要么很小,要么行政效率很低。

大明朝目前面临的情况就是后者:行政效率低下。

于是他想到了尝试放权搞部门负责制。

起初他担心放权会扩大党争,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觉得自己想多了。

党争争的是权力

一旦他把权力放下去,那些想党争的人反而会陷入到迷茫之中。

因为皇权下放了,他们想争权却无从下手。

最后。

管理企业和管理国家都有一个核心要素:着眼长远利益,而不是眼前的利益

无数实践证明任何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源于思想自由。

专制的环境只会禁锢思想,让科学停滞不前。

他要尽可能的弱化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这次测试后如果朝廷还能正常运作。

他会不定时将权力下放,并不定期将权力收回。

这样既能让官员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能保证皇权不外落。

面对李邦华的三个问题,崇祯微微一笑:李阁老的想的很周到,朕可以明确告诉你,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以六部为例,放权期间各衙门的公务由尚书和侍郎共同商议做主,包括代朕行使启用官员的权利。当然,如果你们觉得衙门里某个官员消极怠政或者暗中使坏,可以暂停其职务,交给朕处理。

内阁负责协调处理各衙门之间的事务,权力在尚书之上。崇祯补充道。

有了崇祯这句话,李邦华终于松了口气。

只要内阁的权力还在,他就没意见。

崇祯放权的想法犹如一颗炸弹在群众中间引爆。

有的人同意,有的人反对,更多的则是沉默。

他们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毕竟他们无法理解这位大明皇帝脑袋里的想法。

又商议了一会,群臣没有统一意见,此事只能暂时搁置。

不过崇祯没有气馁,他准备下一次早朝再次将此事提出。

早朝很快结束,大臣们纷纷离开。

李邦华和范景文站在原地没动。

等其他人走远后,李邦华才对着崇祯拱手施礼:陛下,臣有一事相告。

崇祯不明所以,只能说道:李阁老请讲。

李邦华皱着眉说道:陛下,李性忠在保定超额募兵,不知陛下对此知不知情

哎卧槽

崇祯愣住了。

李性忠超额募兵的事李邦华是怎么知道的

为了不让事情泄露出去,崇祯暗中指使吏部尚书邱瑜将保定一带的官员全部换成了自己的人。

他们知道此事关系体大,绝不敢透露半点风声。

李邦华竟然知道了

他这个内阁首辅的本事果然不一般。

崇祯忍不住问:李阁老是如何知道的

李邦华表情凝重:前些日子天津发来公文,说运河有大量运粮船在天津转大清河,运往保定。

起初,天津总督骆养性以为是这些运粮的商人打算将粮食运往真定府,随后从真定府运往山西走私。

于是他将此事报给内阁。

内阁派人去查,结果发现这些粮食都是给李性忠的。根据粮草的数额猜测,李性忠招募的兵马在三四万以上。

陛下让他募兵两万,他竟然超额募兵至三四万,请陛下严查。

崇祯暗中擦了擦汗。

内阁的能力太强了,竟然能从运粮船查到这些信息。

事已至此,崇祯也没必要隐瞒了。

募兵需要钱,李性忠能有多少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