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华直起腰,对着崇祯说道:臣以为对待百姓既不能一味压榨,也不能一直纵容,要刚柔并济。
户部给地方衙门下公文筹粮,地方衙门接到公文后要先柔后刚。
先跟百姓讲道理,如果他们不卖粮边军就没饭吃,没饭吃就没法保家卫国。一旦建奴再次南下,他们存再多粮食也会成为建奴的口粮。换成银子就不一样了,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藏起来。
如果百姓还不卖粮,就让县衙给各村镇摊派收粮任务,完不成的村镇在明年征收赋税时会被另外对待。
李阁老,如果还征不上粮呢有人问。
李邦华沉默片刻后说道:让衙门派人强征征粮价格按照赋税折银计算,百姓们只会受委屈,不会吃亏。
朝堂上的官员们虽然有人心里不赞同这种做法,但最终也没说出口。
现在陛下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不同的声音。
众人又商议了一会,将细节定了下来。
随后,各衙门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在朝堂上说出。
崇祯听了一会后站了起来。
先停一下。他对着正在汇报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施邦耀说道。
施邦耀一愣,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不知所措的站在原地。
朕有个想法。
请陛下示下。李邦华带头说道。
朕打算在接下来一个月不上朝
崇祯还没把话说完,朝堂下面立刻跪倒一片:陛下不可,大明朝内忧外患,各项国事急需陛下亲自处理,望陛下收回这个想法。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看着跪倒在地的群臣,崇祯欣慰的笑了。有这帮兢兢业业的大臣在,朝堂上乱不了。
他对着群臣再次笑了笑,随后收起笑容,一脸认真的说道:朕不上朝并非不理政,而是换个方法理政。
现在是五月中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臣打算把权力下放给你们各个衙门。
权力下放
满朝文武静静地站在原地,搞不清崇祯要干什么。
要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帝巴不得把权力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国家一个人说了算。
现在可倒好,这位大明皇帝要将权力下放。
属实有些不可思议。
请陛下明示。身为文臣之首的李邦华不知道崇祯葫芦里装的什么药,谨慎地问道。
朕概括两点,崇祯顿了顿,一,凡是衙门的事,在接下来一个月都由衙门自己做主,把结果逐级上报,最后由内阁汇总上报给朕。
二,衙门做不了主的事向上级请示,如果上级也不能做主就继续向上级的上级请示。如果内阁也做不了主,就让内阁向朕请示。
目前只有这两点,你们先琢磨琢磨,如果可以的话暂时施行一个月。
崇祯的话说完后,整个朝堂静悄悄的,安静的有些诡异。
所有人都被这个说法吓到了。
这权力下放的也太多了吧
李邦华思考一番后站出来问道:请陛下明确说明哪些是衙门自己能做主,做主到什么程度
其他人纷纷对着李邦华暗挑大拇指。
不愧是内阁首辅,心思缜密,思路清晰。
崇祯想了想:户部公务最为繁琐,就以户部为例吧。
所有人目光都看向户部尚书方岳贡。
收钱的事不用说也没必要说,户部能自己做主,接下来主要说一说花钱的事。
见崇祯说到重点,文武百官立刻来了精神。
吕大器前些日子虽然打了胜仗,但也产生了一些伤亡。按照朝廷规定要发放抚恤银,赏银。
换做平时户部会将要花的银子数目上报内阁,内阁审核后再转交给朕定夺,是这个流程吧崇祯看向方岳贡。
户部尚书方岳贡是有名的老狐狸。
他怕崇祯算计他,所以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先与其他几位侍郎用眼神交流,然后才悠悠说道:回陛下,是这个流程。
好,崇祯站了起来,权力下放的意思是这件事由兵部提供数字,户部负责准备银两,最后由户、兵两部一起派人将银子交到吕大器手里。
朕不再审核过程,而是直接看结果。
众臣听罢面面相觑。
这权力也太大了吧
不经皇帝同意直接动用国库的银子,简直闻所未闻。
如果户部和兵部联合起来贪污国库的银子,等皇帝知道的时候国库早就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