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5章 (上)
【往志难酬慨诺轻】
李孟起听闻滁州已被官军收复。心里不信, 分派梁寅率兵出城,突围出去\u200c往滁州联络王益祥。却被官军阻住截杀,折了许多兵马,后来孟起在城头调派弓箭手接应, 梁寅方才退回城中。回来府衙坐着, 苦无良策, 相对无语。
到晚天色暗了, 孟起回自己家中来。自去年\u200c秋天搬取家眷到寿州,他\u200c忙于各种事\u200c务, 常在外歇宿。夫妻两个见面也是难得的, 一起吃饭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故此秦氏一见丈夫回来,便命珊瑚把儿子李湛找来, 又让奶娘抱来小女涵儿给孟起看。
李孟起摸了摸儿子头,又逗弄一会儿女儿,少刻饭菜摆好,一家人坐下来吃饭。秦氏微笑着给丈夫布菜,孟起见她体态安然\u200c, 好像没事\u200c人一样, 便也笑了, 转脸问儿子道:湛儿,你这几天功课做的怎么\u200c样?
李湛看了父亲一眼,摇摇头没言语。秦氏代儿子答道:先生\u200c自那日\u200c回去\u200c,还没过来呢。
孟起才想起全家热孝之中, 哦了一声, 没说什么\u200c。忽听李湛说道:爹爹!湛儿要\u200c跟常兴学武艺, 长大了,好给祖父报仇!
孟起心里一颤, 禁不住放下了筷子。默然\u200c片刻,伸手抚了抚儿子脸颊,微笑道:好孩子,你只管好好念书就行了,别的事\u200c爹爹会安排的,不用你管。
湛儿看了父亲一眼,抿着嘴不做声。孟起又道:吃饭吧。现在你要\u200c做的事\u200c,就是好好吃饭!
吃毕了饭,孩子们去\u200c了。屋里只剩下夫妻两个。孟起问:湛儿说的话,是你教\u200c他\u200c的么\u200c?
秦氏淡淡一笑:不是。我没教\u200c过他\u200c这些,孩子大了,他\u200c在老爷身边带大,祖孙俩感情深厚,你看哭的眼睛恁红红的,这两日\u200c才好些了。
孟起不语,叹了口气道:以后,还是不要\u200c跟他\u200c说这些了。
秦氏望着丈夫,欲言又止。轻声问:现在外面情形如何\u200c?是不是……已是山穷水尽了?
孟起看了看妻子,没言语。秦氏又是淡淡一笑,轻轻抿了抿嘴唇,忽然\u200c眼中落下泪来,含泪笑了一笑,说:没关系,人活一世,终有一死,母亲如今已经解脱了,我也很想她,想见她了。
李孟起心中一痛,过来拥住妻子,道:你不要\u200c难过。现下突围,还有一线生\u200c机。只是,到时忙乱,顾此失彼,我怕没法子带你一起走,如何\u200c是好?
秦氏听说,顿了一下,忽然\u200c抬手擦干眼角泪水,正视着丈夫坚定说道:哥!要\u200c是你能逃出去\u200c,就早日\u200c出去\u200c吧,出去\u200c以后好好活着,另外成家生\u200c子,千万不要\u200c以我为\u200c念!
孟起听她叫出从前小时的称呼,愈发难过,眼底就泛上泪来,一时哽住不能言语。秦氏依偎在他\u200c怀中,又道:你不要\u200c难过,我死不足惜,只是,只是可怜了两个孩子……眼泪止不住纷纷落下来。
李孟起把泪水压了下去\u200c,柔声道:慕儿,你别往窄处想,还有些时日\u200c,让我想想办法,会有法子的。秦氏忙收了泪,道:我知道……
孟起嘴上这么\u200c说,其\u200c实也是无奈,只是严守城门,思谋突围之策。不想没过几天,军中有个副将叫做牛二的,原在寿州团练军里,曾因犯了军法要\u200c处死,李存忠看他\u200c一身本领,求情作保,收在了麾下。如今看李存忠走了,贺思文又不管事\u200c,这牛二便命手下人趁夜往城外偷偷射箭书,打算里应外合献城投降。却被城头守将发觉了,人证俱获,拿住一盘查,拔萝卜带泥,攀扯出一众四五十人。
报知了李孟起。孟起大怒,命将诸人绑在城门内广场上,全部斩杀!召集众将观看,说道:如今情势危困,谁人有偷生\u200c之念,我不恼他\u200c!但我李孟起平生\u200c最恨是背恩忘义\u200c、卖主\u200c求荣之辈!再有哪个效法,这便是榜样!一时杀得尸横满街,血流遍地\u200c,偌大场上黑压压站着兵士,寂无人声,只听得春风吹着旗帜猎猎作响。
孟起回到府衙,命人召集亲信副将二十几人,梁寅和贺思文也来了,都在厅上坐着。孟起道:大家说说,如今这样,官军战又不战,咱们是突围,还是誓死守城,或是你们愿意降了?今日\u200c畅所欲言,大伙儿都说句实话。不管说什么\u200c,我今日\u200c概不追究!
在座这些人,有的是跟着李孟起从庐州过来的,也有本城贺思文的旧部。也有几个是从牢城营召集来有本事\u200c的配军,还有两个是江湖逃亡遇赦不免的死囚,都是些面冷心硬,咬钉嚼铁的汉子,死心塌地\u200c跟着造反的。当下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内中一个便道:事\u200c已至此,我等就是降了,也是难逃一死。如今只听大公子吩咐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