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转进如风
苏泽的【水利】技能已经刷到了Lv10,只不过之前苏泽加水利技能是为了利用水能,目前有两个被动技能:
【蓝色被动——缚以苍龙为机杼:建造水力驱动的机械设置,水利技能+2。】
【紫色被动——水力作坊:建造水力动力的设施时候,水利技能+3,相应的工程学技能+3】
对于胡宗宪兴修水利的建议,苏泽自然是支持的。
他当然知道胡宗宪未必是安的好心,但是苏泽相信如果将浙江水利工程的任务交给胡宗宪,那胡宗宪肯定会不折不扣的完成。
这就够了!
而且发展农业,本来也是苏泽定下的发展任务。
当人们惊叹于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英国出现工业革命之前,爆发的那场农业革命。
十八世纪初期英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这才将更多的人从土地上解放开。
而农业技术的增长,包含了农业育种、种植技术、水利灌溉、防治虫害和施肥等一系列的科技发展,最终让英国的农田亩产远远高于欧洲诸国。
只有先满足吃饱饭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爆发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松江府。
这位徐公子虽然考试不行,做人也不怎么样,但是做生意却很有天赋。
就在这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时候,苏泽的军队占领了松江府,徐琨当天就要卷铺盖跑路了。
炸药发明以后,人类改造自然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也是为什么炸药奖能成为科学界最高奖项的原因。
而这位徐公子也没有故步自封,他在纺纱织布上投入了本钱后,又开办了冬衣工坊,专门招募工人制作成衣。
张居正说道:
诚意伯,以你和苏贼作战的经验总结,苏贼作战的特点是什么?
接着苏泽又拿出胡宗宪所献的水文图,重新将他的规划做了调整,提出了更加省时省力的修建方案,又提出了分步走的方案,逐步解决江南运河和钱塘江的水患问题。
可一旦刘世延用主力突破的时候,林德阳就一定会带上精锐阻挡,每一次都能将刘世延部牢牢的卡死在徽州府边上。
刘世延想了想好像确实没错,九江陷落,长江航道很快就会壅塞,不出几天消息就能传到下游的安庆、南京等地,根本没有制造假消息的必要。
张居正又说道:江西之战也是如此,沿着鄱阳湖攻略沿湖的诸城,苏贼靠的也是船舶的机动性。
偌大的产业,徐琨又怎么舍得送人?
张部堂,会不会是贼军的假消息?九江城池高大,还有水墙外城的防御,就算是曾广泰再不知兵,也不会这么快陷落啊?
胡宗宪内心纠结不安。
有了这个,苏泽可以一边用修建水利工程来试验炸药的效果,又可以利用炸药节省民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这期间,徐琨他爹徐阶多次写信过来,要求徐琨将松江的家业处理了立刻北上京师。
刚刚我也说了,苏泽用兵极其注重机动,徽州府多山多水,道路又不好走,他不会选择从这里进攻的。
苏州府和松江府也是如此,这两府都靠海,又有苏泽留下来的抗倭总团作为钉子。
说到专业知识,苏泽侃侃而谈,说的两人一愣一愣的。
张居正和刘世延出徽州府,本来是想要支援江西,却被林德阳的浙江新军拦在了景德镇。
徐渭本来就是浙江人,对于浙江山川地理自然是了如指掌。
刘世延也点头,张居正分析的没问题。
胡宗宪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徐琨甚至都懒得种田了,他将自家很多土地都改成了工坊。
什么?苏贼,哦不大都督要向我们徐家订制冬衣?
次日,大都督府传出任命,胡宗宪就任东南大都督府副都督,巡抚浙江,专司浙江水利。
张居正看着地图说道:去安庆!
刘世延再次点头,他问道:部堂,这和风林火山有什么关系?
而打了这么久,刘世延也终于明白了,林德阳根本就是拿着他练兵!
每次刘世延佯攻,或者小股突破的时候,林德阳送上来的就是训练不足的新兵,所以这些战斗有时候还能有意外的战果。
苏泽并没有清算松江府任何人,也没有专门来找徐家的麻烦。
苏泽又在福州公开招募懂得水利工程的人才,让他们一起去浙江协助胡宗宪治水。
九江这么快就被贼军攻下了?九江知府曾广泰是不是投敌了!?
可偏偏他又放不下偌大的家业,徐琨躲在松江城内,又发现城内没有什么变化。
苏泽倒是非常坦然,宴席结束之后,苏泽立刻对胡宗宪说道:
徐家二公子,当朝阁老徐阶的二儿子徐琨,正在接待新上任的松江知府申时行。
申时行放下茶盏说道:当然,谁不知道松江府徐家是松江府棉纺的龙头,这次我军要定制两万件冬衣,除了徐家之外,还有谁能接下来?
刘世延脑海中冒出几个词,装备先进,军纪严明,可是这些都和张居正的战略有什么关系?
张居正自问自答的说道:要我总结,苏泽用兵的策略就是‘风林火山’四个字。
只是如果真的按照苏泽的方案来修,自己献策修建水利拖延苏泽计划不就失败了
可如果真的按照苏泽的方法修成了,那浙江百姓可真的是有福了。
军服自然不可能是量身定做的,所以边军冬衣只需要制造均码就可以了。
这也是徐琨在承接了明军冬衣的生意之后,徐琨想到的生财之道。
中上游的武昌,下游的南京,这些都在长江航线上的!
刘世延还是有些犹豫的说道:张部堂,我们如果去安庆,那徽州府?
至于徭役,花点钱免役不就好了。
而留在松江府,每天视察工坊,处理产业,都给徐琨极大的满足感。
徐琨直接带头,将徐家所有家奴的身契都烧了,果然徐家的工坊立刻招募到了工人。
可是徐琨却不想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