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人是岳麓书院的高才,另一帮人是大唐翰林院的既得利益者,天之骄子,谁能服谁?
杜预哑然失笑。
这就谈崩了。
眼看双方要不欢而散,欧阳正焕淡淡道:此地,乃是岳阳楼吧?
玉真公主:自然。
欧阳正焕笑了笑:既然大家争执不下,不如用老办法一决,如何?
作诗?
玉真公主黛眉一皱。
欧阳正焕傲然道:这是自然。既然贵国翰林们,不服我岳麓书院读书人,那就双方以岳阳楼或者洞庭湖作诗,谁赢了,谁就有理。也免去口舌之争,伤了和气。
玉真公主不答话,似乎别有顾虑。
不会吧?
宋佳霖怪叫道:跟随公主来的,好歹也是我大唐翰林,都是考上进士前两甲的人,还会怕岳麓书院的毕业生?他们顶多是秀才吧?
你不懂别瞎说。
王异摇头:五大书院体系,与普通读书人不同。他们学制很长,视天资而定,直到毕业下山才开始考功名。有人毕生都无法毕业下山,外人很难弄清楚他们的实力究竟如何?
历史上最有名的大三元,一年之内连中举人、进士、翰林的奇人,就是五大书院的弟子。
也就是说,这些看起来只有秀才的读书人,有可能是进士实力?
杜预咋舌。
这情报,太重要了。
因他即将在书山、学海中碰到这五大书院的高材生。
若将他们错误认为是秀才,那才是天坑。
秀才们纷纷不淡定了。
这种在书山、学海中岂不是很占便宜?
还有科举考试,这样公平吗?
王异冷笑道:人家有举人进士实力,就是不去考,等于平白耽误了时间,有什么不可以?乡下隐居的野叟,也可能是名躁天下的大学士。
说话间,上面岳麓书院的人,已经阴阳怪气激将:大唐文采风/流,但不知道如此胆小,堂堂翰林连我等没有功名都不敢应战?
唉,这等翰林院,不去也罢。
大唐翰林们,恼羞成怒。
大胆!
谁说的?
公主殿下,我等愿意一战。
最后,欧阳正焕微笑道:这样吧。玉真公主,若我岳麓书院在这次比试中,输给了大唐士子,说明大唐实力强悍,我可做主将20名士子,送入大唐参加书山之比。
他们在书山成绩,算作大唐的。
但若是我岳麓书院赢了,依旧送20名士子,大唐要在下次科举时开放20名翰林院之位,给我岳麓书院如何?我也不要翰林院修撰了,修编也可,庶吉士也可。
杜预心中暗叹。
岳麓书院真是强势,将大唐稳稳拿捏了。
他先是迟到,占据心理上的优势,继而狮子大开口,让大唐感受到窒息压力,再退让一步——我只要20个翰林院之位,还不要最敏/感的修撰,只要庶吉士就满意了。你大唐还不答应?
这比一上来就提出条件,玉真公主答应的可能要大得多。
问题是,这20个翰林院之位,也是够肉疼啊。
大唐三年一次科举,一共才产生300个进士。
一甲3人,二甲97人,三甲200人。
有资格进翰林院的,就是一甲和二甲。
这就相当于大唐下次科举,五分之一的二甲以上位置,被岳麓书院提前占了。
20个岳麓书院弟子,能不用科举,直接获得这些前途远大关键职位。
大唐进退维谷。
如是不答应,岳麓书院去帮助东吴,也是大成问题。
若是答应,又损害了大唐国威,还打击了大唐读书人。
哼,欺人太甚!
宋佳霖愤怒站起来:大唐学子够苦了,他凭什么再占我名额?
就是,凭什么胁迫我大唐?牛贺怒道:难道我大唐只凭自己学子,不能在书山学海夺得好成绩?
王异迎头泼了一盆冷水。
别想了,不能。
为什么?几个秀才怒道。
因为人家五大书院,海内闻名,实力就是强。
王异丢出一份数据资料:过去十年,书山学海大比,五大书院遥遥领先,优势比十国学子大得多。走到最前面的百人中,五大书院垄断六成。没有他们的加入,大唐绝对远远落后各国。
杜预目光一闪,想起路旁中累累白骨。
大唐,够苦了。
在一番争吵中,玉真公主的声音终于传来。
本宫,答应了。
公主殿下?
连卫琬都震惊了。
玉真公主,竟然答应了如此离谱的交涉条件?
要知道,大唐读书人如果输了,那可是要割舍下次科举五分之一的前两甲名额啊。
玉真公主清脆的声音,也带着一丝疲惫:临来之前,皇兄反复交代,一定要争取岳麓书院的支持。我大唐,这次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好!
欧阳正焕一拍桌子:玉真公主痛快。既然达成一致,那就开始赛诗。
他哈哈大笑:今夜,大唐学子与岳麓书院,在这千古名楼岳阳楼一较高下,乃是文坛盛事。何必还要遮遮掩掩?索性放开禁制,让大家都咸与盛会。
这岳麓书院山长发话,大唐方面自然照办。
于是,三楼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