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大臣,平日里常留在值房,只要他有召唤立即上前伺候文书。徐松元是刘景臣的得意门生,平日里他与刘景臣商议政事,都会将徐松元传到一旁记录,徐松元很少插嘴说话,但是一旦有什么建议,必定会想得十分周全。这样的人,只要下了决心做一件事,就会做到底,不会半途而废。所以徐茹静的事已经不可能遮掩下去,一定要给个结果。皇帝想到这里,弯下腰,手落在徐松元的手臂上,然后微微用力将徐松元扶起来:徐卿起身。皇帝说着看向身边的常安康:你去将当年徐茹静出事时,赵氏身边所有的宫人都找出来询问,一定要查个明白。常安康应了一声。徐松元双眼通红,热泪差点就落下来。皇帝轻轻地拍了拍徐松元的肩膀:朕未曾想过赵氏会做出这种事,你放心,既然朕已经知晓,就一定会还你们徐家一个公道。徐松元急忙弯腰准备谢恩,却又被皇帝阻止。皇帝一脸的信任,叹了口气,才道:现在行宫出了事,需要中书省替朕把控大局,徐卿一直都是朕身边的股肱之臣,这次也要帮朕渡过难关才是。皇上,徐松元将哽咽之声吞下,皇上信任微臣,微臣定然尽心竭力……是朕有错,皇帝道,朕将来不知要如何面对先皇,今日的事,朕……错了。皇上当着他的面认错,徐松元的手忍不住颤抖:皇上是被赵家蒙蔽。皇帝摇了摇头:朕心里都清楚,朕想写罪己诏,等回到宫中,你和刘相到勤政殿……徐松元听得这话,立即惊呼起来: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写罪己诏通常是犯了大错,皇上还没有到那个地步。皇帝道:朕心意已决,你下去安排吧。徐松元愣在那里,想要继续劝说,皇帝却已经向前走去。望着皇帝的背影,徐松元心中五味杂陈。证实了阿静确实是被皇后所害,那一瞬间,他对这个朝廷生出几分厌烦、绝望的心思,情绪也十分的消沉,为阿静伸冤之后,他就准备找个借口致仕,远离朝堂。可是方才皇上一番话,又让他燃起了希望。万一皇上真的知道错了,他这样一走了之,又怎么对得起恩师多年的栽培。徐家将来到底要何去何从。如果这时候能有个人和他分析一下朝局那就好了。徐松元眼前浮现出顾世衡和顾琅华父女两个,坐在一起说笑的情形来。顾世衡虽然身下无子,却有琅华这样一个贴心的女儿。真是让他羡慕。徐松元半晌才回过神,垂下头失魂落魄地离开。……太后娘娘,程女官上前,皇上来了。太后点点头,这些都在她的意料之中,皇帝还有自救的本事,不会因此一败涂地。母后。皇帝的声音传来。程女官立即带着宫人退下去。琉璃帘子掀开,皇帝快步走进门,跪拜在太后面前。快起来,太后放下手里的茶杯,伸出手去扶皇帝,你是一国之君,只能拜天拜地拜祖宗……皇帝紧紧地抱住了太后的腿:母后,儿子错了,如果不是母后,儿子现在还不知道会怎么样。皇帝已经将朕改成了儿子。这样的称呼恍惚让太后回到了皇帝没有登基之前,外面是朝堂,到了内宫只是母子之情,那时候,他是个乖顺的嫡长子。起来,太后声音严厉,若是被人瞧见,你颜面何存。皇帝这才慢慢地站起身。太后面色不虞:皇帝也知道错……哀家还以为皇帝清醒之后,会来找哀家兴师问罪。皇帝垂下眼睛,嘴唇颤抖:母后心里,儿子已经如此不堪。太后淡淡地道:若是觉得你已经不可救药,哀家就不会帮你遮掩,想想当时的情景,哀家就……觉得痛心,你是大齐的皇帝,手里握着的可是江山社稷。皇帝静静地听着太后训斥。好了,太后道,这件事过去就不要再提,为今之计就是想方设法将此事了结,哀家只能帮到这里,该怎么做你自己去斟酌。皇帝没想到太后会就此放手。哀家老了,太后摩挲着手里的佛珠,已经精神不济,很难再帮衬你了,你要好好想想往后的事。两个人正说着话,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内侍道:宁王爷您慢着点,皇上在和太后娘娘说话呢。…………………………………………十点之前发三章的愿望又没达成,明天继续努力吧~不过大纲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求大家一定要守护教主。求月票啦,双倍过后月票不多,求月票加油!!☆、第四百五十八章搅合让他进来吧!太后看向程女官,不然他也会在外面一直等着。皇帝知道宁王就是这样的心性,永远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说话间,宁王就跑了进来,见到太后和皇帝,宁王立即笑起来:母后,皇兄你们都在,我……我带了好东西。宁王两只手紧紧地捂着,手背上隐隐约约有两条血痕,本来端坐在大炕上的太后也不禁动容:你的手是怎么了?快让御医来瞧瞧,说着皱起眉头,你身边的内侍和宫人哪里去了?是谁侍奉的宁王。母后……宁王整个人都慌张起来,不……不怪他们……是我不让他们跟着……我……宁王紧张之下松开了手,手掌心里的东西顿时跃了出去。太后吓了一跳,旁边的程女官都差点惊呼出声。屋子里顿时响起唧唧吱,唧唧吱的声音。皇帝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宁王竟然带了一只蛐蛐儿回来,他目光一沉看着宁王:多大的人了,怎么还玩蛐蛐儿,再说了早就过了玩虫儿的节气。宁王一脸的沮丧,猫着腰就又要去寻那蛐蛐儿的去处。太后摇了摇头,早知道就不该将宁王唤进门,本来就已经乱成一团,他来了更添了麻烦。太后吩咐程女官:快去帮他去捉,不要让他再摔着。宁王一会儿钻到桌子底下,一会儿又去动里屋的拔步床,宫人们跟着吵吵嚷嚷,嘈杂的声音让皇帝头疼欲裂。本来想过来好好跟太后说两句,谁知道却来了个宁王。皇帝想了想继续方才的话:母后,儿臣知道错了,这次处置赵氏……母亲,母亲。宁王的声音又插进来。咚地一声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