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仍旧光可鉴人,沈昌吉走在上面,他从前很享受脚步落在金砖上时发出的声音,那么的清脆,就像是轻轻擦拭他手里的宝刀。罪臣参见皇上。沈昌吉缓缓地跪下来。皇帝冷冷地望着沈昌吉,你不是一直不肯认罪吗?为何自称罪臣。沈昌吉拜下去:罪臣没有察觉李常显的阴谋,没能让jian邪小人远离朝廷,罪臣虽然有罪,但是对皇上忠心耿耿。不像那顾家,虽然比皇城司先收到李常显准备攻打大齐的消息,却一直将皇上蒙在鼓里,非要等到和谈成功之后,才吐露实情,光凭此事,其心可诛。………………………………下面章节都是重头戏,会很爽~☆、325.第325章后果琅华等到闵江宸睡着了才从屋子里出来,去了顾老太太屋里。顾世衡正与顾老太太说西夏的事,见到琅华,顾老太太抬起头:阿宸怎么样了?睡着了,琅华道,我已经让人去给闵夫人送信,今天就让阿宸留在这里。顾老太太点点头:也难为这孩子了,我听说消息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还盘算着等你们回来是不是向太后求求情。太后那边大约快收到消息了吧!很快京城就会炸开锅。阿宸不能嫁去西夏,好好的孩子,又不是皇室宗亲,凭什么要去和亲。这皇家更不能沾,父不父,子不子的,每日里都是权力之争,永远没有消停的时候。琅华瞧了一眼顾世衡,父亲是不是将裴杞堂的事告诉了祖母。琅华上了炕靠在顾老太太怀里。顾老太太道:将来要给我们琅华找一个踏踏实实的孩子,可以不用那么聪明,也不用非得有多大的功名,必须要宠着我们琅华,让我们琅华开开心心的过日子,人生苦短,才几十年的光景,可不能苦了自己个儿,否则一熬人就老了。祖母说的很对。但是有些事,只要你一旦做了选择,就没有权利中途退出,就像父亲虽然没有被庆王爷连累,但是最终还是要将西夏的事做完。琅华笑着道:祖母,我不嫁人就留在您身边。那怎么行,顾老太太道,我还等着抱曾外孙呢。琅华但笑不语,在祖母心里,她永远都是最好的。顾老太太却看出琅华笑容中的异样,说吧,你们父女肯定有事瞒着我,你们在想些什么?琅华道:也没什么,我只是有点担心沈昌吉,沈昌吉毕竟曾管着皇城司,知道前朝的察子,也懂得我们能顾家用的方法,如果他说什么话,万一引起皇上的怀疑,皇上让他去调查顾家……那父亲的事就可能遮掩不住了。沈昌吉永远都是个不确定的因素。沈家和顾家牵扯太多,这样被沈昌吉纠缠下去不是好事。顾老太太道:皇上已经将他下了皇城司大牢,还会相信他说的话吗?这很难说。皇上一直都是疑心很重的人。西夏和大齐打仗的时候皇上可以用太后的人,但是仗打赢了,大家又要为自己盘算。好在裴杞堂在皇上那边,万一听到什么消息可以帮忙遮掩,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方设法将沈昌吉解决了才好。……沈昌吉生怕被人打断,一口气说出来:皇上您想,顾世衡在西夏那么多年,难道就是给东平长公主送个消息那么简单?顾世衡手里有前朝留下的察子,就是因为他们顾世衡才能做成这些。沈昌吉的话让皇帝抬起了眼皮。沈大人知道的还真多,前朝的察子是怎么回事?沈家在前朝也管着武德司,如果真的有察子,怎么沈大人不将他们收为己用,裴杞堂清澈的声音传来,沈大人此时搬出顾家来,无非是避重就轻,到如今还没有解释清楚,当初为何诬陷荣国公。又是这个裴杞堂,在杭州的时候就坏他的好事。韩璋就要张口说话,却发现裴杞堂向他递了个眼色,于是他就暂时忍了下来。你为了一己私利离间君臣之情,若非皇上明察秋毫,就会害了荣国公。荣国公守住太原,在真定打败金人足以证明他对大齐对皇上的忠义。裴思通忍不住要赞赏,这句话垫的很漂亮,既让顾家脱了身,又让韩璋扬眉吐气,这下韩璋无论说出什么话,皇上都只有答应的份儿。韩璋站起身:请皇上为臣做主。沈昌吉闭了闭眼睛,冷汗顺着额头淌下来,如今韩璋凯旋而归,是大齐的功臣,皇上怎么也不可能为了他去让韩璋伤心。他本是想要抓住顾家不放,裴杞堂却又不动声色地祸水东引……为什么裴杞堂要帮顾家,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皇帝淡淡地看向沈昌吉:沈昌吉罪不可恕,传朕的话,将他交与刑部定罪。在皇城司大牢里是审问,去了刑部就是要罗列罪状。罪臣冤枉。沈昌吉仍旧不肯罢休。微臣倒是想起一件事,裴杞堂看向沈昌吉,想必皇上和各位大人只听过神臂弓其名,并没有亲眼见过它的威力,正巧沈大人轻功了得,不如就让微臣和沈大人来为皇上展示,这神臂弓到底与那普通的箭弩有何不同。皇帝眼前一亮,立即来了兴致,裴卿要如何展示?裴杞堂坦然地对上皇帝的眼睛:一人用神臂弓,一人闪躲,只可惜沈大人不通神臂弓的用法,只好微臣来用,沈大人来躲。皇帝颇有深意地看了看沈昌吉,沈昌吉的轻功他是知晓的,即便下了大狱之后,腿上遭受刀伤,可如今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一般的弓弩奈何不得他,也不知他是否能在神臂弓面前逃脱。沈昌吉不禁皱起眉头,裴杞堂向来诡计多端,绝不可能只是为了与他比试,但是他已经来不及细想。皇上,沈昌吉急忙道,弓箭无眼,只怕会伤了皇上。裴杞堂微微扬起下颌,嘴角浮起淡淡的笑容:沈大人是怕了?沈昌吉不去理睬裴杞堂,伏在地上:罪臣死不足以,只要皇上喜欢,自然肝脑涂地。皇帝道:朕还要将你送去刑部送审,裴卿手里有分寸,不会要了你的命。听得这话,沈昌吉心中一喜。皇上对他的话有了几分相信,否则不会将他送去刑部,只要过了这一关,他就真的有可能走出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