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分卷阅读110(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就在提,也是这么劝她的,但姑奶奶就是心里难受,迈不过那道坎啊。钟大管事顿了一下,斟酌着道:倒是第一个法子,或许可以一试。

老忠伯就斜眼扫了一下他,你觉着姑奶奶看上别的男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钟大管事垮下肩膀,没有。

姑爷要是不堪,他们还能先破坏他在姑奶奶心目中的印象,然后让姑奶奶移情别恋。

可谢二郎不论是才华或是人品,不仅在江南数一数二,在整个大梁也是排得上号的。

破坏不了,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来追求姑奶奶,别说姑奶奶,就是他们,有谢二郎这个珠玉在前,别的郎君他们都看不上。

更何况,姑奶奶与姑爷青梅竹马的长大,所以感情深厚,而现在姑奶奶已经长大,男女有别,真要有男人凑上来只怕先被当登徒子给揍了。

所以这新人换旧人的法子是不成了。

那就只能试第二个法子了。老忠伯道:派人去请谢夫人来一趟吧。

谢夫人?

若说这世上有谁能与姑奶奶感同身受,那必定是谢夫人,请她来坐坐,或许姑奶奶的心防会松些,到时候我们再趁机劝导。老忠伯叹气道:说到底还是经历太少,若经过战乱生死,便会知道这些不过过眼云烟,与生死大义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钟大管事抽抽嘴角道:焉知姑奶奶不会觉得更弥足珍贵呢?

老忠伯淡淡的瞥了他一眼。

钟大管事立即低头,您老说得对,姑奶奶年纪经历是有点少。

知情的四大护法商议了一下,最后派了个人去扬州请谢夫人,老忠伯亲自给谢夫人写信,将徐大夫的评语和他们的忧虑详细写下,希望她能够来苏州劝一劝自家的姑奶奶,就是劝不动也不要紧,就当是来散心好了。

谢夫人收到信后便哭成了一个泪人,对杨嬷嬷道:我以为这孩子已经想通,没想到还钻在里面。

杨嬷嬷立即劝道:夫人不也还钻牛角尖吗?少奶奶跟少爷情深意重,她又年纪哪里能那么快走出来。夫人,您若是自己都想不通,怎么去劝少奶奶啊。

谢夫人擦了擦眼泪,蹙眉问,我们当真要去苏州?

去,杨嬷嬷斩钉截铁的道:这都一年了,您就不想少奶奶?

这一年多来夫人都是在佛堂里渡过的,见她形如枯犒,杨嬷嬷心里难受不已。

林家这封信来得及时,让夫人去劝少奶奶,何尝不是让少奶奶劝劝夫人?

哪怕两者不能相劝,让夫人出去散散心也好,总好过一直呆在佛堂里强。

谢夫人也有点想婉姐儿了,而且也担忧她的身体,便点头道:也好,那我们就去苏州。

谢夫人将信放下,红着眼睛道:这封信是林家忠仆写来的,婉姐儿肯定不知道,你再去一封信告诉她,就说我想去苏州散散心。

哎,杨嬷嬷高兴的应下,问道:我们去苏州是住在林家,还是住在谢家的别院?

让人把别院收拾出来吧,谢夫人抬头看着请回来的菩萨道:婉姐儿毕竟已经归宗,我们长住林家,只怕林氏宗族该不安了,我们是去看婉姐儿的,不是给她添麻烦的。而且自己住也自在些。

那奴婢这就叫人去收拾别院,顺便通知少奶奶一声。

谢夫人颔首,低头看着手中的信沉默下来。

杨嬷嬷就暗暗叹了一口气,心中对林清婉又是惋惜,又是敬服,却又隐隐松了一口气。

少年情易变,她和夫人其实是有点怕少奶奶以后改嫁的。她也知道夫人心中矛盾,既想少奶奶百年后能跟少爷葬在一起,让少爷不至于做孤魂野鬼,又心疼少奶奶小小年纪便要守寡。

因为矛盾,所以夫人行事才有些反复,前半年少奶奶回苏州后,她几乎是每个月都给少奶奶送一趟东西,但这后半年却是能不联系就不联系。

杨嬷嬷知道,夫人在慢慢松手,给少奶奶做决定的空间。

但她心里不好受,呆在佛堂里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两个月更恨不得住在佛堂里了。

所以这封信来得及时,就算这封信不来,杨嬷嬷也在寻找借口让夫人去京城,哪怕京城有大爷大奶奶在,纷争多,但争斗或许能让夫人分神,不至于把全部的心神都放在少爷和少奶奶身上。

第82章道歉

林清婉还不知道她和徐大夫的一番话引出了这么多事,更不知道她婆婆要来苏州看她,此时她正背着手走在田间,看着一片黄灿灿的小麦,她欣喜不已,今年的小麦算是丰收吧?

是,跟在林清婉身边的方大同咧嘴笑,老农们都说可惜了,要是种成冬小麦,那收获只会更多。

而且冬小麦的口感更好。林清婉惋惜了一下,不过不要紧,去年是没来得及,今年让他们把小麦收了就可以准备冬小麦的种植了。

方大同搓了搓手,为难道:可是姑奶奶,不给地休息,只怕这肥赶不上。

不是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吗,把小麦收后多做些肥料撒上,把地养一养。

就是没有肥啊,我们从外头收了不少的肥,但依然不够啊。方大同跟姑奶奶说这些还有些不好意思,黑黑的脸上微红,开春那会儿我们农庄将城西这边的咳咳都包圆了,现在还没入冬,各个村子就已经和城里收夜香的人打好了招呼,我们最多只能买到四分之一左右。

林清婉好奇的问,你们是怎么沤肥的,这么多夜香都不够用?

等发酵后用秸秆混着沤肥,方大同挠了挠脑袋道:这还是陈大爷教我们的,长福村他种地最好。

林清婉幼时在农村生活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也见过别人沤肥。也是用秸秆混着人畜的粪便堆肥,因为祖父是大教授,在乡亲们的眼里就是很有本事的人,所以有一段时间他们特别喜欢上门来问各种关于种植和养殖的问题。

那会儿农村虽也用化肥,但数量少,更多的还是依靠农家肥,所以祖父也被问过沤肥的问题。

她记得那时她才七岁多,祖父特地带了她回京,用关系找到了农科院的教授,跟着他学了两个沤肥的方法。

其中一个她记忆犹新,因为那个法子是祖父带着她一点儿一点儿实践过的。

其实原理上和大家沤肥是一样的,都是用秸秆或枯草等混着人畜粪沤肥,只不过它更加细化,将其中碳氮含量计算出来,然后照着比例堆积,将步骤更细致化,这样可以更快速的使肥腐熟,不会出现烧坏作物的现象发生。

这种沤肥方法用料都是以吨计算的,所以出的肥料多,要是地不多的人家还真不耐烦这么做,太累,还不如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