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门清净,不问事实?
那都是胡扯,佛门历来消息灵通,他们的眼里不只是佛祖,还有人间。
顾正臣与道门张宇初接触当日,如玘便凭借着顾母尚佛的门路进入了格物学院堂长院。
等顾正臣忙碌完诸事回家准备洗手吃饭时,唱佛号的如玘现身,喊了声:定远侯,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如玘长老!
顾正臣看清来人之后,又看了看一脸慈笑的母亲,笑道:倒是麻烦长老亲自登门了。
不麻烦,今日前来主要还是见一见定远侯。
如玘含笑。
顾正臣看着如玘一双沉稳深邃的老眼,点了点头,吩咐下去:添一双筷子吧。
饭菜上桌。
顾母拉着顾治平,张希婉、林诚意落了座,如玘坐在了顾正臣一旁。
与别人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不同,顾正臣喜欢吃饭的时候聊天,睡觉的时候听张希婉、林诚意哼哼……
如玘长老,佛门对顾某不太看重啊。
顾正臣吃着饭,说了句。
顾母看了一眼顾正臣,什么都没说,张希婉、林诚意目不斜视,专心吃饭。
如玘搁下筷子,肃然道:此话怎讲?
顾正臣语调平缓:道门见顾某,可是张大真人亲至。可佛门,为何不是住持宗泐亲至?单单就这一点来说,道门可比佛门更看重顾某。
如玘呵呵一笑:非也。道门讲究随遇而安,随性而动,张大真人路边拦见,是道门之风。可佛门不会如此失礼,有因有果,有先而后。老和尚我便是先,是因,待定远侯点了头,宗泐住持便会亲至拜会,这是后,是果,绝非怠慢。
顾正臣不得不佩服如玘。
一番话,将张宇初这个家伙说成了匹夫粗人,路边摊见面,连个招呼都不打,可你丫的来这里不是也没打招呼……
顾正臣端起一杯清酒,对如玘道:我们打过几次交道,佛门也应该熟悉我的秉性了。
如玘端起清茶:宗泐住持说了,定远侯尽管张口。
顾正臣一饮而尽:既是如此,那我就直言了,条件有三个!
夜幕降临。
古木深深,禅房静谧。
烛火晃动。
两道影子摇晃得更为厉害。
宗泐深深看着如玘,疑惑满眼:定远侯讨要二十万贯钱钞,本僧可以理解。他提到海外传佛,修改佛法教义,忠顺朝廷,这也没问题。可他这第三个条件,为何是要道衍和尚?
如玘微微摇头:不知,但看定远侯的意思,非要此人不可。
宗泐在房中走动,手中佛珠被掐动得越来越快。
道衍和尚,宗泐不仅知道,还相当熟悉,更是两次给朱元璋推荐过此人。在洪武八年时,朝廷下诏,要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道衍和尚便到过京师,只不过不知为何,道衍并没有成为僧官,只是获赐僧衣。赐僧衣其实是没选中的安慰,只要是没选中僧官的僧人每个人都有,算不得什么荣耀,这几年里,道衍一直在苏州妙智庵静修。
宗泐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如玘:他为何会知道道衍?
如玘愣了下,也忍不住皱眉。
确实,道衍只是个苏州小寺庙里的小僧人,名声不显,别说顾正臣这个佛门之外的人,就是许多佛门中人,也大多不知道衍此人。何况顾正臣这些年没往苏州跑过,也没听说道衍去过福建、辽东,那问题来了,顾正臣怎么知道的此人?
如玘深深看着宗泐,答道:且不说定远侯此人所学所知神秘莫测,单单说此人在军中多年,想来手底下有些人负责打探消息……
宗泐微微摇头:他手中有人手不算什么,可他不应该也不会知道道衍才是,更不应该将道衍作为交易马克思至宝的条件之一!
如玘彻底想不明白了。
宗泐叹了口气:出那么多银钱,还需要与道门共享马克思至宝,多少有些不甘心。
如玘回道:提议过,佛门出三十万贯换取不给道门至宝,可定远侯不答应。
宗泐沉思良久,最终点了头:那就答应他吧,马克思至宝到底是什么,海外还有什么,我们确实应该看一看了。南洋多少藩属国都信佛,可他们的佛法与我们的佛法并不一致,也不是我们的功德。他们能扩张,我们也应该走出去,做到佛光普世。
如玘点头。
身为佛教中人,最大的渴望除了进入净土极乐之地,恐怕就是看到佛门香火旺盛,佛门弟子无数了。无论寺庙在何处,无论僧徒是何人,只要一心向佛,那就是佛门之地,那就是无上功德。
为大功德,舍一笔钱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