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回头看了一眼皇宫,眼底透着冰冷。
一个配方如何都不太可能拿到一万贯钱钞,唯一的答案是朱元璋与顾正臣在唱双簧。不过这混凝土对边关重镇来说,确实有极大助力。
尤其是一些边关地方,周围没山,土壤甚至也不适合筑城,若能运一批水泥、石子等材料过去,虽耗费了人力,可胜在城池修建快且坚固,利于驻防。
顾正臣回到府中,看着肉嘟嘟的儿子,心情舒畅。
张希婉织着毛衣,看了看逗儿子的顾正臣道:母亲催促你给孩子起个名,总不能只喊什么嘟嘟、嘟嘟。
嘟嘟怎么了?我看挺好。顾正臣抓着儿子的小手,问了句:这个名好不好听?看,他都不反对……
张希婉无语。
他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你指望他反对?
顾正臣抱着儿子,走向张希婉:乳名就叫嘟嘟吧,至于名,我看还是让岳父起的好。
张希婉眼神一亮:夫君的意思是?
顾正臣见张希婉放下手中活计,便将儿子交了过去:岳父膝下无子,只你一个千金。如今有了外孙,心中高兴不已,这是咱们的孩子,但也是岳父的外孙,他给起名,更有个盼念。
张希婉连连点头。
起名这事并不是当父亲的特权,在寻常人家里也不是多着急的事。像朱标,当了十几年的朱大郎,后面才有了名,叫朱标。像张居正,他爷爷梦见乌龟,就给起名字叫张白圭……
张希婉想起什么,抱着儿子到了桌案旁,抽出两本账册,对顾正臣说:我翻看了句容织造院的账册,发现一月到三月,户部采买棉布的数量猛增,哪怕是句容织造院三班倒,也需要九月份才能供完这批货物。
顾正臣皱了皱眉头:刚出月子,翻看这些账册作甚,户部想买就买,只要不亏减了该给的钱钞便是。
张希婉见顾正臣没反应过来,着急地说:户部采买的不只是棉布,还有大量的棉衣、棉被。这显然不正常,朝廷似乎在准备什么……
顾正臣笑道:并没有准备什么,只不过是北方军士苦寒,皇帝怜悯,让户部多采买一些送到边疆,也好让将士穿暖和一些。
是吗?
张希婉有些疑惑。
顾正臣点了点头:这事又不是没有先例,我们在句容时,朝廷命各地折色棉布,不也是如此。
张希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顾正臣所言确实如此,也只好放下思绪。
张和听闻让自己给孩子起名字,推脱再三之后,最终还是点了头,对顾母、顾正臣、张希婉等人说:《大学》中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孩子便叫治平如何?
顾正臣品了品,笑道:治平。辅君治天下,开万世之太平,极好。
顾母、张希婉自是欣喜。
在府中没休息几日,顾正臣再次离府前往大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