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是一个克制的人,烈酒佳酿,说饮三杯就三杯。
他做到的并不只是不贪杯,还有不贪其他,这是他明哲保身的秘诀。
徐达看着顾正臣,拍了拍大腿,平和地问:你认为元廷与大明攻守之势如何?
沐英对顾正臣微微点头,这是来自魏国公的考校。
顾正臣知道这次考校关系着自己在徐达心中的印象,思索了下历史,正色道:魏国公,眼下大明为守,元廷为攻。然这种态势终会改变,大明转守为攻的时机,将会一步步成熟。
具体说说。
徐达身体向前倾,颇是在意。
顾正臣起身,捡了一根树枝,在地上划了几笔,指了指说:魏国公,眼下元廷退居塞外,然势力仍大,兵力仍广,野心不死,其犯边入侵将在未来十五年内成为常态。只不过元廷在塞外草原,虽有兵马,但论综合之力,远不如大明。
徐达微微皱眉:综合之力?
顾正臣点了点头:没错,综合之力!战争胜负,虽决于战场,但真正决定王朝命运的,还是综合之力,人心,后勤,城防,武器,战马,铠甲,人丁、食盐、铁器等等,都是战争的参与者。从这些来看,元廷远远比不上大明,也没有大明的底蕴,其综合之力衰落是可预期之事。
此消彼长,大明综合之力超出元廷指日可待。不过综合之力决定的是持久战,要想在战场之上正面击败元廷骑兵,还需要仰仗骑兵,这个过程较为漫长。除此之外……
徐达叹了一口气: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是吧?因我岭北败给了王保保,导致大量骑兵折损。朝廷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战马。虽然现如今有了庐州马场,引民养马,只可惜,速度太慢了。
顾正臣看着面色有些落寞的徐达,沉声道:魏国公,除此之外,唯有一途。
徐达眼神一亮,急切地问:你说什么,除了骑兵之外,还有其他之法?
顾正臣凝重地点头:确实有。
是何办法?
沐英也着急起来,追着问。
顾正臣看了一眼沐英,转向徐达,注视着眼前锐利的双眸:这个方法魏国公并不陌生,军中作战也有使用,那就是火器。
火器?
徐达顿时泄了气,连连摆手:你怕是不知,这火器不适合打骑兵,尤其是大规模骑兵军团作战,火器的作用极是有限。
顾正臣询问:为何如此说?
徐达摇了摇头。
沐英也有些沮丧:你见过军士用的火铳,想要击发,不仅要填充火药,压入引线,还需要填充铁子、碎石子,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十息,而十息之内,骑兵足够跑个近百步,可火铳的射伤距离,不过三五十步,这也就意味着火铳面对骑兵时,只有一次出手机会!
徐达面色凄然:一旦以火铳兵为前驱出手,那骑兵不死,他们将会被骑兵蹂躏踩踏,前锋一败,再想挽回局势,稳住阵脚,可就难了。再说了,火铳也好,大将军炮也好,惧怕雨天。行军打仗,难免会遇到阴雨天交战,可火器根本不能用。
顾正臣端起茶碗,滋溜了一口茶,缓缓地说:既然你们清楚火器有这么多问题,就没有想过解决吗?既然射程不够远,那就增加射程,既然操作时间长,那就缩短操作时间,既然怕雨,那就想办法防雨。问题解决了,带步兵去找王保保打一架试试不挺好。
徐达呆住了。
沐英也愣住了。
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两人竟没有仔细想过,似乎这些问题,始终会一直问题下去……
徐达喉结动了动,起身问:你的意思是,火器的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顾正臣点了点头,平和地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徐达踱了几步,心头有些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