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叹了口气,问道:开科取仕这么好,陛下为什么给停了呀?
他这么问倒不是考校,而是他确实知之不详。
不过这事在场的其他人却都是很清楚,包括陈敬,这事朱元璋是下过诏书的,在诏书里好一顿抱怨,说什么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嫌这些人净讲屁话,不干实事。
陈敬将这些跟李伟讲了一遍,李伟不动声音的点了点头,一副我早知道只是在考校你的模样。
那这事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解决呢?
陈敬被追问的有些心虚,发现这个驸马爷有点不好应付。
还请李大人指教。陈敬灵机一动,将问题抛还给了李伟,在他看来既然李伟这么问了,那自然是已经有良策了,他现在这么做即能回避了这个问题,又给李伟创造了个人前显圣的机会。
呃……
李伟顿时尬住了,指教个屁,他哪知道啊?
然而此时他们这桌已经成了全场的焦点,众人都在观望着呢,他要是认怂说不知道那可就丢人丢大了。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伟心里慌得一匹,脸上面不改色,沉吟了片刻才道:这个,这是因为大明开国之初,天下刚经历了战乱,读书人本来就少,再加上蒙元不重视文教,起初举子才能较差也是难免的,不过今后大明天下稳定了,再加上大兴官学,自然就会好起来了。
众人闻言皆是神情微顿,过了片刻才轻轻点头。
李大人所言极是,下官受教了!陈敬恭声道。
虽然他态度很恭敬,但其实李伟这话虽然有些道理,却也说不上有多出彩,只能说是勉勉强强。
李伟脸皮抽了抽,不服输的性子上来了,嘴硬的继续说道:当然啦,也不能光科举考完就算了,这些学子考完后,都得让他们从基层做起,然后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看谁优秀再慢慢往上提拔,哦对了,现在朝中的各部群臣也得经常考核,不能光让人举荐说好话就行了,必须得有严格明确的考核标准!
李伟侃侃而谈,嘡嘡的说了一大通。
起初众人还不在意,但听到后面的考核制度,却是逐渐严肃起来,陈敬更是心中大喜,这要真按李伟说的这么定了,那他们吏部的权柄可就更上层楼了!
李大人此言甚妙,下官回去就上奏陛下,请定考核法!陈敬激动的道。
李伟瞥了他一眼,心里也恍然明白了他的想法,顿了顿,又淡淡的道:当然这考核不能归于一部之手,需得各部交叉考核,防止舞弊。
陈敬闻言,心中的惊喜顿时大减,要是这样的话,那考核的事吏部说了也不算,这等于是让各部相互制衡。
薛祥和茹太素等人听到李伟这话却是纷纷目光大亮,都觉得李伟这办法确实很不错。
李伟还没说完,接着又道:另外考核的标准也得务实一些,像田亩、税赋、人丁等等,得是具体的数据,不能搞什么品德高尚、文采出众之类虚头巴脑的东西,正所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光讲屁话没有用,你得结合实践做出成绩来才行!
李伟话音一落,众人不禁连连点头,不同于刚才,他这番话倒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正在此时,旁边和韩宜可、道同等人同桌而坐的方孝孺脸色陡变,猛的起身来到李伟面前,目光灼灼的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李伟错愕的看着他:讲屁话没有用?
不是这句,上面那句!方孝孺急切的催问道。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方孝孺精神一振,嘴里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凝视着李伟问道:
此话何解?
……
李伟愣住了,心道我要是说我不知道,你信吗?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