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辽东设省(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前文说过,中国古人,并不缺少管理一个两个,大型制造工坊的能力。但是一个几十工厂组成的。有银行等各种机构的企业联合体的管理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说实话,怎么管理这些?何夕也是一边摸索,一边前进的。

就而今的问题而言,何夕感觉,杨士奇在这一件事情做的不合格。

他应该在某些厂有货物积压的时候,就应该着手处理这个问题,而不是现在,崩得在资金链都快破裂了,才病急乱投医。

但是细细想想,怪杨士奇吗?

或者说,换了杨士奇,选另外的人就好了?

不是,何夕知道,即便换了杨士奇,那么是让黄子澄来,他也未必能做过。他们并不是不聪明?纯粹是没有见识。

对于何夕来说,企业经营的种种,他固然没有实际操作过。但是该往哪一个方向走,心里是有数的。但是杨士奇等人必须在黑暗之中摸索出道路来。

很多理论与想法,有很多人都觉得,理所当然。其实在当时都是石破天惊的。

何夕很多想法,他自己并不在意,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却很有可能是一些人一辈子的思考的结晶。

何夕毕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这一件事情上,并不仅仅说杨士奇一个人不合格,而是整个辽东工业体系,从杨士奇到下面没有几个人合格的。特别是系统越复杂,问题就越大。

官造粗糙,自古皆然。

这一句话,说得很轻巧。但是解释这一句话,恐怕要几本书了。

何夕心中暗道:恐怕,这种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实在是难以为继啊。

眼前的问题,何夕并不觉得是多大的问题。他有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最笨的办法,大抵是杨士奇的想法,就是从朝廷弄出一笔钱来作为采购资金,将辽东的生产的东西,全部买了。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但是现在的问题解决了?将来的问题来没有解决。

不过是笨办法而已。

这还是辽东,这还仅仅是几十个工厂,生产规模说起来也不大,全部加起来才十几万工人了。而今杨士奇这等名臣种子都管理不过来。何夕并不觉得别人能管理过来。

最少,何夕相信杨士奇没有贪污的打算。

杨士奇仅仅是没有做好而已。

但是放在别人手中,稍稍动动手脚,就会有天文数字的金钱到手了。能守住的有多少个?

而且何夕心中想要到大明王朝,可不仅仅是这种十几万工人工业化规模。在何夕看来,生产效率,工业革命这类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单单是生产规模,全国工人加起来,最少过千万吧。

说起来,才不过是大明人口的十分之一了。朝廷大举进入工业领域,需要管理的工厂,不知道有多少个。又要从什么地方寻找这么多可用堪用的人才啊?

这才是何夕内心之中最纠结的。

这也是很多后起工业化国家面对的问题,比如日本,日本刚刚开始也建造了很多大企业,但是最后这些国有企业都给了个人。其中的问题就是这些企业都会赔钱。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