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渡海
何夕微微一笑,说道:不用谢。还有一件事情劳烦您,您带我下乡看看。如何?
张掌柜说道:请大人放心,小老儿一定安排。只是而今春耕。大家都很忙。估计要怠慢大人了。
无妨。何夕说道:我就是要看看真实情况。
------
一连数日,何夕都带着人下乡。
深入地了解了乡下的情况。
大体上,洪武年前狂风暴雨一般改变,也波及了这里。大量富户迁徙出去的同时,大量土地也落到了百姓的手中。在大明超过二百亩土地的地主都在朱元璋花名册的同时。洪武年间,大量开垦土地,也让大部分百姓有了自己的土地。
诚然。
百姓的生活依然很苦。但是有自己的土地。大部分百姓都是能够活下去的。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大明百废待兴,什么东西都缺,终大明一朝,所有大明百姓,都在怀念洪武一朝。说洪武一朝,民风淳朴。其实,朱元璋一辈子都在做均平两字,土地要均平,赋税要均平。
这才有这样的效果。
不过,这样的情况下,也给何夕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因为土地的分配相对平均,大多数百姓都被绑在土地上了。
何夕之前调动的是朝廷的人力物力。才没有那么明显。而今在农忙时期下乡。他没有看见,一台织机在响。
安庆公主对于下乡,走过几次。就腻歪了。索性留在朱泾镇。
真正一直跟在何夕身边的人是姚广孝与,杨寓。
姚广孝见何夕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说道:大人,有什么心思,可以让我为大人解惑?
何夕说道:姚先生,我这一次出外,是很多事情要做的。但是第一件事情,就是搞钱。
姚广孝说道:搞钱?
何夕说道:正是。在朝廷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钱的。我本想在棉布这个行业上下手,只是而今看来,却很难下手。
姚广孝说道:何大人,准备如何下手?
何夕说道;这些织布机,你也看过了,其实可以加以改进,用机械之力,多加飞梭。其利数倍。甚至数十倍。但是而今江南,百姓男耕女织,一旦我用了新型织机,恐怕百姓生事啊?
姚广孝说道:大人,或许搞错了一件事情,不管大人做什么事情,只要不动百姓的田地,百姓是不会生事的。土地才是百姓的命-根子。而不是其他的。
何夕叹息一声,说道;你这样说,我心中更是不安。
大人,大可不必如此。杨寓忽然说话道:男耕女织,在寻常人看来,或许是五柳先生的田园归处。但是唯有亲历者才知道其中辛苦。百姓会选择对自己更好的道路。
这也是大人,发展生产力之论,高明之处?顺人性而合天理。
何夕看着杨寓,只觉得这话说得好听。也在理。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这样的。有几亩薄田,男耕女织,与大工业生产地之下的寻常劳工,到底谁更好,何夕还真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何夕却是知道的。
很多事情,普通百姓其实并没有选择权。
同样,何夕看似有选择权。但是选择权也不大。
且不说,朱元璋想要大明更强大,必须走这一条路。即便何夕不去这样做。几百年之后,还会有人逼着他们这样做的。辛苦不辛苦,担心不担心,都是无用之功。
何夕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了。何夕说道;杨寓,交给你一件事情。
杨寓说道;大人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