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76章 皈依者狂热(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再算上其他车间的工匠的薪俸,

每个月只是工匠薪俸就超过五万元!

一个月五万,一年下来那便是六十万。

说到这,詹仰之都快要哭出声来:圣上,这如何能行?

大明兵工厂一年只能生产18000支步枪外加500门4寸炮,按每支步枪2.5元及每门炮600元计,总共也才34.5万元。

也就是说忙碌一年,臣还要倒陪30万。

崇祯闻言也有些尴尬:这个,朕回头跟马鸣騄说说。

顿了顿,又道:不过就算给你涨一点价,也绝不可能涨太多,所以这个事情还得你自己去想办法,你可以跟铁匠学徒签长期合约嘛。

圣上所言极是。詹仰之道,臣已经开始跟工匠签长期合约。

这才对嘛。崇祯欣然说道,总之一定按规矩办事,不要想着你是大明兵工厂就能享有什么特权,特权是没有特权的,所有事都得按照规矩来。

顿了顿,又问道:如此说来,线膛步枪的生产速度就更加慢了?

是的。詹仰之苦着脸说道,拉制膛线太费工费时,钻铳管最多只需一个月,拉制膛线却最少也要两个月,如果全部生产线膛步枪,每个月只能够生产五百支线膛步枪,差不多只有燧发枪的三成半。

崇祯闻言也是叹息,生产力水平还是不行。

这要是有了蒸汽机,可以采用机械动力来钻铳管以及拉制膛线,速度就会十倍百倍的提升,那个时候一个月就能生产上万支线膛步枪。

说到底,还是得尽快将蒸汽机弄出来才行啊。

现阶段没有蒸汽机,只能优先保证滑膛枪生产。

只不过,小批量生产线膛步枪也是需要生产的。

当下崇祯沉声说道:詹翁,每个月必须生产五十支线膛步枪,还不能影响到滑膛步枪的正常生产,不过线膛步枪的价格还是可以商量的。

詹仰之本来都打算拼死拒绝,闻此立刻改口道:圣上能给多少价?

商人到底还是商人,只要有利可图就凡事可商量,如果无利可图那就一切免谈,抛开利益谈家国情怀的商人是不存在的。

崇祯也从不奢望大明有这种商人。

沉吟了片刻,崇祯说道:五元一支!

十元一支!詹仰之狮子大开口道,最少十元。

成,就十元一支。崇祯一口应下,两年的产量也才1200支,区区一万元还不值得他这个皇帝为此多费口舌。

詹仰之便有些懊恼,是不是要少了?

崇祯离开了大明兵工厂之后便径直奔清凉坊而来。

结果刚到金川门内,王承恩就收到了北京的密信。

看完李若琏的密信,崇祯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堪。

因为密信上说的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一个坏消息。

多尔衮居然完成了对八旗制度的重大改革,不仅取消了八旗军功制,甚至连八旗议政制也被取消,再然后搞了一个什么军机房。

本来,军机房的军机大臣大多由各旗亲王、郡王、贝勒及贝子充任,可是在不久前的大沽口之战,八旗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啥的居然被阎应元一炮干掉了大半,整个满清宗室除了未成年的,居然就只剩下多尔衮、多铎两兄弟。

然后多尔衮从各旗提拔了大量的满人进入军机房。

比如正黄旗的索尼,镶黄旗的鳌拜,全成了军机大臣。

这下多尔衮对于清廷朝政的掌控就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所以完全可以预见,整个清廷的凝聚力将会空前加强。

此事对于大明来说,当然不是好事,原本崇祯都打算利用八旗的内部矛盾来分化瓦解清廷的力量,可现在看来,他的这一意图怕是要胎死腹中了。

朱慈烺看完密信后劝慰崇祯:父皇,就算多尔衮完成了对八旗制度的改革,就算八旗满洲从此变成铁板一块也没关系,我们仍然可以想办法分化瓦解满人与蒙古人及汉族大臣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姜瓖、吴三桂、洪承畴等人。

烺儿,你有些一厢情愿了。崇祯摇头说,分化满清贵族与汉族大臣以及蒙古贵族之间的关系,可要比分化满清贵族与满清贵族之间的关系难多了,因为满清贵族与满清贵族之间是对等的关系,互相之间存在利益之争,但是满清贵族与蒙古贵族、汉族大臣之间却是主从关系,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他们之间是不存在利益争夺的。

朱慈烺有些不解道:重归大明做个人,难道不比给建奴当奴才强?

这你就不懂了吧。崇祯轻叹一声说,有一种现象叫皈依者狂热,指的是一个族群的个体皈依到其他族群后,就会对原来的族群展现出刻骨的仇恨,藉此来证明他们皈依其他族群的正当性以及合理性,所以不要指望洪承畴他们会重归大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