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17章 北伐前奏(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单凭这点兵力,要想跟建奴决战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做,朕又觉得太过保守。

毕竟我们在积蓄军力之时,建奴也是没有闲着。

说此一顿,又接着说:所以朕想找一个合适的点,消耗建奴。

徐应伟跟阎应元闻言顿时精神一振,迫不及待的问:圣上这是要北伐吗?

不能算真正的北伐,最多只能算北伐的前期准备。崇祯说到这里一顿,又道,你们两个不妨猜猜,朕会选择哪个方向用兵?

说完又对朱慈烺和朱慈炯说:烺儿、炯儿你们也猜。

说到北伐,所有人都知道肯定要北伐,但是崇祯确实从未在人前提及此事,更没有对任何人提及北伐的全盘计划。

当下四人对着舆图陷入沉思。

片刻之后,朱慈炯率先说道:儿臣以为父皇会对山东用兵。

理由呢?崇祯笑着问道,对山东用兵能有什么好处呢?

朱慈炯道:因为对山东的衮州、东昌府用兵,就可以经由运河输送辎重,可以极大的减少粮秣损耗。

有进步,开始考虑后勤了。

崇祯笑道:不过考虑得还是不够全面,此次用兵并非决战,动用的兵力顶多也就一两万人,纵然不从水路运粮,消耗也不会很大。

这时候朱慈烺忽然说:父皇,儿臣以为此时应该对山西用兵。

对山西用兵?这个却是崇祯都没有想到的,当下讶然问道,理由呢?对山西用兵又有什么样的好处?

儿臣以为至少有三大利好。

朱慈烺道:其一,可以经由开封府直接杀入怀庆府,再从怀庆府杀入山西,距离并不算远,运粮也不是很难。

其二,根据细作提供的情报可知,留守山西的建奴很少,大多是新组建的绿营兵,这些绿营兵多是我大明边军,父皇可遣人进行策反,纵然不成功,也可以离间绿营兵与建奴的关系,如此一来则必然会削弱绿营兵之抵抗意志。

其三,则是可以通过这一路偏师,挑起伪顺与建奴决战,达成四两拨千斤之效果,因为一旦我军杀入山西,甚至不用进山西,只要杀入怀庆府,伪顺就必然会跟着出兵山西,因为伪顺承受不起山西重归于大明的后果。

不错。崇祯欣然点头,开始学会从战略层面考虑问题了。

顿了顿,又说道:不过,烺儿你还是有些过于一厢情愿了,第一点且不说,第二点和第三点就严重错估了你的对手,先说第二点,离间绿营可能导致建奴与绿营反目,但也可能挖一个大坑把我们自己给埋了。

朱慈烺轻唔了声,又说道:父皇是担心山西的绿营兵会将计就将,暗中向建奴告密,然后反过来算计我们?

人心似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崇祯肃然说道,何况姜瓖、吴三桂之流原本就不值得信任,把希望寄托在这种小人身上,就必然会吃大亏。

顿了顿,又说道:第三点,你对伪顺的判断也只对了一半。

伪顺承受不起山西重归大明的后果,这一点你说的并没错。

所以如果我军经由怀庆府杀入山西,伪顺肯定会跟着发兵,但是伪顺发兵不是要跟着我们联起手来打建奴,而只会跟建奴联起手来打我们。

父皇,不会吧?朱慈烺愕然说道,李自成不是与您有君子协定?

那就只是个口头协定。崇祯摆手说,千万不要对李自成抱有太高期望,此人就只是个驿卒而已,也别指望他真的认同华夷之别。

朱慈烺顿时哑了,他刚准备拿这个反驳的。

这时候,阎应元说道:圣上,臣以为对山东用兵太过保守,而对山西用兵则极有可能陷于腹背受敌之困境,还有可能导致大明与伪顺之间的关系破裂,所以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直接从海路突袭大沽口!

什么,突袭大沽口?!

朱慈烺、朱慈炯失声低叫起来。

很显然,小哥俩都被阎应元震惊到。

对,突袭大沽口。阎应元拍了拍舆图上大沽口所在的位置,又接着说,首先,建奴绝想不到我们会从海路突袭大沽口,再加上我军又有水师炮火支援,定然可以非常轻松的拿下大沽口。

其次,大沽口离天津卫有一百里,离京师更是足有三百多里,建奴从接到消息、点集大军再然后杀到大沽口,最快也得十天!有了这十天时间,足够我军修建即防御工事,再加上又可以得到水师支援,固守当无问题。

第三,大沽口背靠北海(渤海),水师的战船以及商队的粮船可以直达大沽口,不用担心会被建奴切断粮道,因而可以久守。

说到这一顿,又道:圣上,臣只需五千新军便可以守住大沽口。

很好。崇祯也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反而又问徐应伟道,徐应伟,你呢?你怎么不说话呀?莫非你不赞成出兵?

非也。徐应伟摇摇头说道,臣只是在考虑一个问题。

是吗?崇祯笑问道,却不知你在考虑什么样的问题?

臣在考虑如何一战击灭建奴。徐应伟肃然道,不令其成为第二个北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