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13章 货币改革(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妙极!郑遵谦闻言赞道,如此一来商家和官绅百姓就再无后顾之忧,就能放心大胆的使用银票,而银票的信用一旦建立起来,只要储备五成甚至四成的足色银,就足以应付官绅百姓的兑支需求,如此一来对银子的需求就会极大的减少,市面上也就不会再缺银子,也就不会再出现各家银号乃至内务府都缺银子的困局。

崇祯心说你还是过于保守了,准备金哪里用得了四五成?

一旦银票的信用建立起来了,两成的准备金就足以应付,挤兑是不可能发生挤兑的,就算真的挤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直接跟足色银脱钩就是了,到时候已经用惯了银票的官绅百姓不可能倒退回去重新用银子。

因为银票相比银子方便太多了。

只不过这些话就没有必要说出来。

笑了笑,崇祯又道:除了发行银票之外,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银子成色属实太杂乱,而且使用银子还需要称重,属实不方便,朕以为,有必要发行统一规格并统一成色的银币,银币的额度可以分为三种,一元、五角以及一角。

其中的一元银币,价值相当于一两足色银。

五角相当于五钱足色银,一角则相当于一钱。

此外还需重新铸造铜币,币值分为五分及一分。

之前的铜钱仍可以使用,十文铜钱相当于一分铜币。

顿了顿,崇祯又道:今后,未经铸造的银子将不被允许作为钱币在大明境内使用,洋商若想要与大明做贸易,也只能拿黄金或者白银到皇家银号换取等额的银票又或者银元,然后才可参与货物之贸易。

崇祯的这一手那是所图乃大。

他是冲着收取铸币税而去的。

而且,崇祯想要收取的不仅仅只是伪顺、建奴以及周围国家的铸币税,而是打算把整个世界的铸币税都给包圆。

当然,这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眼下还是先把银票银币和铜币给做出来。

说此一顿,崇祯又对辎重科给事中朱舜水说道:朱舜水,明天上午,你把债券印刷作坊的东家,朕记得是姓许,是吧?

对,是姓许。朱舜水忙道,歙县书商许国。

对,就是他。崇祯点头道,你把他叫过来,再让他把印刷坊内手艺最好的油墨匠以及微凋匠一并叫来,咱们商量一下银票的防伪手法。

是。朱舜水恭应道,明日一早臣等准时过来。

好,现在接着说正事。崇祯又扭头对马鸣騄说,内务府的家底现在大约是三亿,今年账面上的盈利是五千万两,是吧?

是。马鸣騄道,圣上从云南所得财货则未计入。

从云南所得财货还无法变现。崇祯道,那些珍宝都还在半路上,等到运回南京,怎么也得明年的正月之后,变现更要到三四月间。

汪胡两家可没有财力直接买下价值五千万两的珍宝。

所以,肯定得等到汪胡两家先处理掉大部分珍宝之后才能兑付银子。

马鸣騄又道:那么,湖广各藩、靖江王以及黔国公名下之府邸以及庄田是否入册?若入册则作价几何?

这些府邸以及庄田若是入册,也算作内务府的盈利。

这些府邸还有庄田你就别惦记了。崇祯一摆手道,都交给广西、云南以及湖广的藩司衙门做改土归流及安置镇兵之费用了。

好吧。马鸣騄有些失望的点了点头。

马卿,你也别失望。崇祯笑着说道,就算是没有广西、云南以及湖广的这些藩王府邸以及庄田,云南这一仗内务府也是赚了的,朕早已经算过了,这一仗内务府总共只花了不到五百万两,但是从云南得来的财货之中光现银就有八百万两,此外还有价值五千万两的各种奇珍异宝,所以说内务府怎么算都是赚的。

到这里,崇祯才总算明白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什么能够壮大。

因为放开了手脚之后,打仗是真能赚钱,而且能够赚大钱。

黔国公就已经这么肥,崇祯真无法想象,李自成和张献忠从河南、湖广、四川、陕西以及山西的藩王手中抢了多少银子和奇珍异宝?

这些奇珍异宝的价值加起来真无法想象。

当然了,李自成和张献忠怕是难以变现。

圣上,是臣贪心了。马鸣騄笑着说道。

摆摆手,崇祯又问道:军械准备得如何了?

马鸣騄忙道:回圣上,4寸炮已经造好了200门,其中20门已经被圣上带去云南,另外180门也已经送到了湖广,燧发枪总共已经造好了约2万支,其中15000支已经发往湖广交与新军,剩余5000支还在内务府的仓库里。

200门4寸炮,2万支燧发枪还是有些少了。崇祯叹息道,这点储备,还不足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北伐,而只能发动小规模的袭扰战。

马鸣騄连忙说道:圣上,今年各家兵工厂的产能就可以翻倍,也就是说,到明年年底的时候,新军就可以拥有5万支燧发枪外加1000门4寸红夷大炮,到那时候,就可以与建奴来一场堂堂正正的正面决战。

要与建奴决战,光有武器可不行,还得有粮食。

崇祯又道:马卿,内务府总共已经攒少多少粮食?

马鸣騄脸色变得有些难堪:圣上,粮食已经只剩40万石,减少了10万石。

朱慈烺闻此忙说道:父皇,此事都赖儿臣,是儿臣从内务府紧急调了10万石粮食去松江府平抑粮价,可最终……

崇祯说道:最终这些粮食都被粮商买走了?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父皇。朱慈烺有些苦涩的道,父皇,那些粮商真是太奸诈了,他们专门雇了人在内务府指定的米铺之前排起长队,最后真正要买米的百姓根本买不到米,所有的大米都落入到了粮商手中。

崇祯脑子里一下浮起三百年之后的相似一幕,投机倒把嘛。

如此说来,这些商贾的秉性真是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这些人还真是什么银子都敢赚,这也就难怪会有晋商暗中倒卖粮食以及情报给建奴。

朱慈炯又道:父皇,不如直接给应天巡抚金铉下一道中旨,令其出动操江镇标兵将这些囤积居奇的奸商抓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