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88章 一仗打掉七百万两(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那你们说该怎么办?崇祯调侃道,赖账?

那肯定不行。朱慈烺肃然道,父皇,断不可赖账。

朱慈炯也说道:父皇,你时常教导大哥、我还有五弟,人无信不立……

行了,看把你们急的。崇祯没好气道,父皇也就是跟你们开个玩笑。

顿了顿,崇祯又接着说:不过怎么兑付,咱们可真得好好的合计合计,直接给边镇将士发放银子肯定发放不起了,只能给他们分田。

分田?朱慈烺说道,父皇的意思是拿田充当饷银?

没错,拿田充抵饷银。看着朱慈烺、朱慈炯小哥俩认真思考的模样,崇祯心下颇感欣慰,苦心教导了将近一年,终于可以帮着参谋一些大臣们不便参与的事情,比如说拿徐州官田充抵饷银和赏金发给山阳乡勇以及徐州的边军。

这种事,既便是勤王士子也是不能够参与其中。

因为这里边涉及的利益实在太大,没有人能够无动于衷。

能像马鸣騄那样守守初心的官员,全天下又能够有几个?

更何况,马鸣騄此时是否还能像最初般守住初心也是未可知。

不光边镇将士的饷银,还有乡勇的赏金也一样可拿官田来进行充抵。

崇祯道:眼下建奴已经确定退兵,相信从今往后再也不会有人怀疑我们大明能不能守住黄淮防线,此时徐州乃至归德的官田,别说是五两银子一亩,就是十两银子一亩也会有无数人抢着买,朕以二两五钱一亩充抵给边镇将士及淮安府乡勇,想必不会有人拒绝,如此徐州之四百万亩官田能充抵一千万两银子!

四百八十万两的饷银,也不过只是半数而已。

顿了顿,崇祯又笑着说:淮安府以及徐州在此次大战之中的所有损失,也是足以弥补回来,而且还有很大的富余。

朱慈烺皱眉道:可是父皇,第一期债券怎么办?

话刚说到一半,朱慈烺忽然反应过来,接着说道:马副主事是不是已经把第一期债券全部低价买回来了?

崇祯笑着说道:就算没有全部买回来,剩的也是不多了。

朱慈烺大喜道:这样的话,拿徐州的四百万亩官田充抵饷银和赏金就没问题,甚至于还有多的拿来充抵百姓的青苗钱。

说到青苗钱。崇祯笑问道,一共收了有两亿斤青苗?

朱慈烺纠正道:父皇,一共是两亿四千万斤,后来把北岸剩下的青苗也收了,所以又多了四千万斤青苗。

说起这青苗,父皇你定的价属实太高。

朱慈炯埋怨道:一百斤一两,两亿四千万斤就是二百四十万两银子!

定的高了吗?崇祯又笑着问朱慈烺,烺儿你觉得父皇定高了吗?

这个价格定高定低其实都没什么区别。朱慈烺笑着说道,因为就算没有这几百万两青苗钱,父皇也是要白白给徐州百姓分田的。

从北直还有山东逃难来到徐州的这些百姓,朝廷肯定要分田给他们种。

所以就算没有青苗钱,朝廷也是要分田的,现在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从白白分田变成了让百姓拿青苗钱来买田,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拿手指轻轻敲着软榻,崇祯沉吟着说:父皇现在想的是另一个问题,要不要借这个机会让三十镇边军退出现役?

不退役不行了。

真养不起这些边军了。

啥?让三十镇边军退出现役?

朱慈烺和朱慈炯哥俩吃了一惊,这怎么行?

朱慈烺道:父皇,若是边军都退役了,靠谁来守黄淮防线?

当然还是这十六万边军将士。崇祯说道,边镇虽然撤了,但是这十六万将士仍旧还住在徐州,一旦建奴南侵,黄淮防线还得靠他们。

唔。朱慈烺听到这,就有些明白崇祯的用意。

父皇的意思就是,甩掉三十镇边军这个大包袱,同时还不能够动摇黄淮防线,而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徐州的两百万亩官田。

不是两百万亩,是四百万亩!崇祯摆摆手说道。

饷银加上赏金,十六万边军,每人分田二十五亩!

而且所有赋税,正税、徭役以及丁银,一律免除,但是大明遭受外敌入侵时,每户皆需出一丁为国家而战。

父皇,这不就是太祖爷的军户制?朱慈烺说道,军户制的问题可是不小,那些军户都成了将领的奴仆,被压榨得非常惨。

这不是军户制,因为不设百户所、千户所及卫所。崇祯摇头,只设里甲,而且里长及甲长只负责通传,只有皇帝才有权力征调这些民兵,遇到有战事时由总督统率,平时就散在乡里为普通百姓,子嗣亦可考科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