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辛苦李兄和东明兄了!
杨清源起身相送。
杨兄留步,我等告辞。
说完,两人便匆匆离开。
送走姚节和李寻欢之后,杨清源再次回到了桌前。
文颉的事情,可以交给都察院查,杨清源要先理清目前案子的情况。
张三的案子很复杂,凡刑法犯罪,讲究主客观相统一,即要看犯罪者的主观恶性,也要看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张三杀人一案,从张三个人的主观层面上来说,他只有杀人的故意,没有救人的故意。
而客观结过上来说,张三有杀人的行为,但是却没有造成杀人的结果,反而从文破军的魔掌之下,救下了李青凝。不仅没有造成危害结果,还保护了社会法益。
大周之法,详参前律,定制于今。
在参考学习古人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对于故意和过失也有着分类认定,但是现在张三的情况却十分的复杂。
大周律例参考最多的前秦《法经》、《秦律》和前唐的《永徽律》。
前秦之律,将犯人的犯罪之行分为故意和过失,故意为端,过失为不端。
端者重之;不端者轻之,可以银抵罪。
前唐《永徽律》中,在犯罪故意方面分析得更加详尽,将犯行分为,故、谋、误、失、不觉、过失。
故字为故意为之,适用于大部分的故意犯罪。
谋字与故字意思相近,但只适用于十恶之罪!
十恶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谋字相当于在十恶罪中的故字。
误字为谬误,就是知识不符合实际,指犯罪行为是因为见识浅薄意识不到引起的。
失字为官吏执行公务之时的过失犯罪,专用于官身之人。
过失者,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也是用于人的过失行为。
最后的不觉,即为知道或应当知道却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没有发现。
应该说,张三不负他法外狂徒之名,一出手,就让杨清源感到有些棘手。
此案,即便是在后世蓝星的律法之中,也是有争议的。
留日派和留德派两家即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对于此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https://m.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