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蓝玉一鸣惊人,鬼老四误入歧途
翌日。
四更天。
东宫。
常氏蹲在朱雄英面前,为朱雄英仔细穿衣服同时,看小家伙瞌睡的迷迷糊糊,心疼之余,又有些好笑。
伸手揉了揉朱雄英发顶。
朱雄英顿时精神了不少,大眼睛盯着常氏。
常氏笑问:昨天去土桥村,你四叔给雄英什么感觉?
昨晚宵禁后才回来。
雄英回来时,已经在马车上睡着了,她还没来得及问,雄英对四弟的第一印象。
朱雄英微微侧头,思索,四叔对雄英,不像父亲身边那些人,那么热情,不过雄英却感觉很舒服。
常氏不由一笑。
在东宫活动,能接触雄英的这些人,那不叫热情。
是虚情假意的巴结。
雄英年纪小,不懂什么是巴结。
但情绪的真假,却已经能感受到了。
还有呢?
四叔像舅姥爷,胳膊很有力量,被四叔抱着挺舒服的,不过和舅姥爷不一样,四叔感觉很亲切……
常氏含笑瞪了眼。
舅舅锋芒毕露,别说雄英一个孩子了,成年人和舅舅相处,也会感觉不舒服。
不过,近一年,舅舅变化很大。
四弟则锋芒内敛。
尤其去土桥村这一年,干农活,和百姓打交道,成家有了两个孩子。
上次雍鸣和祈婳满月宴回来后,她和太子爷还讨论,现在的四弟,就像一块温润的璞玉。
不是没有锋芒,只是全都收敛起来了。
把璞玉放在光线下,就会看到璞玉内在的晶莹剔透。
四弟也一样。
遇事时,才能真正看到锋芒之利。
就好比口技事件。
四弟就好像一个绝世剑客,锋芒吞吐一闪而逝,剑已归鞘。
可吕本直到现在,还躺在病榻上。
反观四弟呢,又回土桥村和妙云过自己的小日子,若不是他们麻烦四弟,让四弟陪着雄英走一遭辽东。
四弟现在应该舒服的过着小日子。
她希望,雄英往后也能如此,这样的人,才活的自在轻松。
不像太子爷那样,太累了。
……
准备好了吗?就当母子二人一问一答聊着时,朱标出现在门口,笑着询问。
常氏停下手中动作。
笑着鼓励,去吧。
朱雄英给常氏行礼后,小跑着来到殿门外。
朱标笑着牵起朱雄英的手。
上了肩舆,低头,笑问:如果今早早朝,有人为难你四叔,雄英会怎么做?
……
奉天殿。
群臣等候开朝时,三三五五凑在一起低声议论。
昨日,陛下带着太孙去土桥村做什么?
猜不透,猜不透……
……
所有人都在议论,朱元璋带朱雄英去土桥村之事。
蓝玉听了片刻,撇了撇嘴,这些人提出的猜想,都是些无稽之谈。
不动声色,凑到徐达身后,低语,三哥,你知道点内幕消息吗?
徐达微微转头,瞥视,是什么让伱认为,咱应该知道内幕?
朱四郎是你女婿……
太子爷来了!太孙也来了!突然传出的惊呼,打断了蓝玉的话。
蓝玉顾不得和徐达说话,转身,看去……
其他人做出了相同反应。
朱标和朱雄英乘坐肩舆缓缓而来。
太子爷带着太孙上早朝,今早议题,定和太孙有关系。
昨天带着太孙去土桥村,今天太孙来早朝,肯定有大事!
……
都是些千年的老狐狸,联系昨天的事情,敏锐意识到,今天的早朝肯定有大事。
朱标带着朱雄英沿阶而上,百官纷纷行礼。
等父子二人站到最前面后。
一双双眼睛,暗暗打量一大一小父子二人。
父子爷孙。
今早早朝,可是难得的三龙同朝。
事情肯定不小。
胡惟庸急思转念,眯眼琢磨……
开朝!
尖细声响起。
殿门开启。
群臣随着朱标父子,鱼贯而入。
随后,朱元璋抵达。
简单君臣礼毕后,百官站定,弹劾的、奏报的都耐心等着。
朱元璋目光环视,视线最终落在朱雄英身上,脸上瞬间露出笑意,含笑招手:雄英,到祖父这来。
朱雄英抬头……
朱标点头后,才小跑着往龙庭而去。
百官视线跟随移动,最终来到御案旁侧。
祖父。
朱元璋笑着摸了摸朱雄英小脑袋,然后看向群臣,今天早朝,让雄英参加。
是因为,咱打算派朱四郎带雄英及周王朱橚,前往辽东,授予大辽河卫肩标……
去辽东?
还让朱四郎陪同?
太孙年幼,千里迢迢,出事怎么办?
不可,不可……
朱元璋话未说完,朝堂瞬间哗然。
消息冲击太大,以至于,群臣君前失仪。
礼部尚书赵翥在一片嘈杂中,跨列而出,陛下,臣反对,太孙年幼,不宜远行,派朱四郎及周王即可,何须太孙!
朱四郎只是一个秀才,有什么资格去,周王一人即可!
对,臣不赞同太孙前往辽东,朱四郎一介秀才,也没有资格。
魏国公,你女婿,一介秀才,有资格吗?
……
赵翥之后,呼啦站出一大片朝臣反对。
赵翥只是反对让朱雄英去,其他人则直接把矛头对准朱棣,甚至想把徐达拉下水。
朱元璋默默观察。
混账老四甲等第一名,已经让这些人很受刺激了。
如今终于有机会,把矛头对准老四了。
‘朱皇帝到底想干什么?’
朱元璋观察百官时,胡惟庸也在观察朱元璋。
他第一时间就明白。
这是朱皇帝对朱四郎的又一次考验。
敢把皇太孙交到朱四郎手中,考验朱四郎。
朱皇帝对朱四郎不信任的同时,信任已经越来越深了。
前所未有的考验背后,必有前所未有重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