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也在一旁道:陛下,高句丽战争,我国战死儿郎足有三四万人,而且伤残者不计其数。
未来,咱们大唐得缓多久,才能将这三四万人的亏空给补回来呀。
尤其是凉州与并州这两地,在这几年的战争中,一直都是他们冲在最前面。
如此下去,怕是再过几年,咱们大唐北方的儿郎,就都要死光了呀。
听闻这些人的话,李世民怎能高兴?
他直阴沉着一张脸道:开始时,尔等说要和谈,是因为大唐两线开战,容易失败,朕不多说什么。
可现在,乾儿已经灭了高句丽,大唐如今也只剩西突厥这么一个对手,你们竟还是要和谈?
朕且问你们,若和谈之后,又该如何?
李世民虽有些喜功,但却也没有那么好战。
他也希望做个太平皇帝,好好地发展一下国内民生。
可他也知道,若想发展民生的前提,就是外部没有敌人。
如今,西突厥眼看着在赵有林的治理下,日渐强大。
若不趁现在,大唐全军上下正士气如虹将其打残打伤,那日后大唐西北边境将再无宁日可言。
这种事情,连三岁孩子都能看得出来,难道他们就看不出来吗?
此刻,李世民真的是有些怀疑人生了。
他当初究竟是怎么看上这群人的?
他又是怎么想的,竟能将这些扯自己后腿的人给提拔成庙堂之内的大官?
李世民沉了口气道:行了,你们不必多说什么了,朕意义绝,这一仗,非打不可!
听闻这话,本来还在规劝李世民谈和的几人面面相觑。
最后,皆是满面无奈的摇头。
显然,李世民现在已经是铁了心了,他们再怎么劝也是没用的了。
对此,几人也没再多说什么,直对着李世民施礼后便离去了。
待到几人走出御书房后。
陈叔达率先开口道:如此看来,陛下现在是铁了心要将这一战给打到底了呀……
想来天下百姓,可又要遭殃了呦。
要在往常,魏相说话,陛下说什么都是会听一些的。
戴胄看了眼魏征道:可今日,陛下连魏相都给驳了……
陈叔达也同样顺着戴胄的目光望去,道:魏相,您倒是想个办法呀。
我能有什么办法?
魏征沉了口气道:为今之计,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闻言,戴胄皱眉问道:难道,魏相就不想为天下百姓谋福了吗?
什么谋福?
当然是力劝陛下谈和了!
魏征提醒道:陛下可是说了,这一仗,非打不可!
不心甘情愿,又能怎样?
陈叔达幽幽说道:行了戴大人,你还是别说了,我们也别再劝了。
现在陛下那边摆明了是在为长皇子积蓄功绩呢。
待到日后殿下登上太子之位的时候,好能让咱们这些老臣乖乖听话。
闻言,魏征看了他一眼,终究还是没有说话。
说真的,他心里也不是很痛快,因为他从一开始便不爽李承乾。
可不爽归不爽,他总归也是不会做出什么有伤大唐国本的事儿来的。
魏征直道:你们俩就少在这里阴阳怪气了,有这时间,还不如抓紧去想办法,让陛下心甘情愿的罢兵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