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太子又举荐他平调苏州盐课提举司,便是从闲置到实权的转变。
别看这官位不过从五品,却是肥差实权,大伙儿都盯着,没想到太子举荐了这么一个人,要知道,太子和林海可没什么深交。
不过想到林海的岳父是荣国公,大伙想想也就明白了。
记忆里,林如海还需要在兰台寺还需要熬上一些年成为兰台寺大夫,然后被调去苏州做巡盐御史。
林如海一直是父皇的人,父皇对他很满意,只是后面新帝登基,对于林如海就不免不待见了。
徒元晔不待见的人,徒元徽却喜欢,哪怕他是父皇的人,现在林如海还没有得到父皇重用,林如海也确实是个能臣,那么他不介意观望着,能用就收下,不能用,放在江南像上辈子破坏徒元晔徒元升掌控江南也不错。
众人心事重重,下朝之后,弘圣帝还将林如海同科的状元和榜眼叫进了御书房。弘圣帝调来三日的考评,也不由地点点头,对林如海勤奋好学、清廉自守大赞一番,让旁边状元和榜眼头上冒了冷汗。
一旁徒元徽见那三人表情各异,尤其是本该神态自若甚或沾沾自喜的林如海,竟也是一脸的不自在,便道:几位大人皆以科举入朝,初踏仕途自有需要摸索之处,孤瞧过几位考绩,并无伯仲之分,想来日后皆会是本朝股肱之臣。
三人忙拱手表示谦虚。
待那三人出了御书房,弘圣帝问徒元徽。
这三人中,你怎么就看好这林如海?
徒元徽一笑,说道:单就为官之机灵而言,林如海实在是拍马都追不上那二位。
弘圣帝笑着点点头,他教出的太子眼光果然好,他说道:确实如此,赵、李二人极好钻营,听说对外口口声声是李相李甫国门生,极会看上官脸色,对同僚却眼高于顶,不大肯相就,这等人品,便是满腹经纶,也不堪重用。
父皇圣明。
这林如海你挑得不错!弘圣帝丢下一句,便自出了御书房。
门外安公公早已等着了,见弘圣帝出来,便上前道:皇上,太医过来禀报,皇后娘娘这回得的是小中风,以后怕手脚会不方便了。
弘圣帝沉默了一下,说道:去坤迎宫。
坤迎宫外,有太监望见皇上銮驾过来,上前见过礼,便要进去回禀,却被弘圣帝一把拦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