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度最佳的《八佰》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八佰》主要故事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力对抗三十万日军,并斗争四天四夜的故事
《八佰》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pwd=1234提卖颤取码:
1937年淞沪会饥陵战的最后一烂配戚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将于2020年8月21日全国影院上映。
2、八佰的内容简介?
电影《八佰》是根据抗日期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影片,影片初始,我们看到的是士气低迷、组织涣散的军队走在田野中,被战争破坏了的上海,配上几声苍凉的鸦叫声,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必然悲凉凄惨的。我想结合史实来分析一下题主的问题。
一、上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
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淞沪会战又是怎样的战役呢?历史书上只能用形容词形容一下淞沪会战的惨烈,数据倒是可以直观地印证一下这场战役的悲壮与绝望——我国军80万人对战日军20万人,国军宣布伤亡30万人,日军宣布伤亡4万余人,这意味着什么呢?大家能感受到吗?日军的攻势难以抵挡,但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
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参战的八百壮士(实际是423人)抵住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二、八百壮士为什么不撤退非要死守?
其实了解了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历史背景,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了。(抛去老蒋的私心,说电影里想要表达的)
我泱泱中华,被外敌欺辱,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退?要退到哪里去?
电影里对当时国人的状态表现得很清楚,要么抵触,要么主张放弃,要么冷眼旁观,大家匆匆忙忙,但只是在顾自己。这样的状态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国人的家国意识需要被唤起。而军人,是唤醒国人的先行力量。
电影中,郑凯扮演的陈树生绑着手榴弹纵身跃下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留给母亲的白衣上写着八个大字,舍身取义,儿所愿也。陈树生敢死队般的举动并不是个例,士兵们没有退缩,而是纷纷效仿,最终将敌人逼退。团长谢晋元,带兵死守四行仓库,电影里将他的结局改写成倒在离租借仅几步之遥的苏州桥上,他虽然倒下了,却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尊严和体面。
军人保卫家国,为国牺牲,是责任使然,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牺牲的军人们,生前誓死捍卫国家尊严,舍身取义的精神,唤醒了学生、普通民众、甚至是黑帮小弟,他们抢着要把电话送到桥对岸的仓库,数次失败后,黑帮小弟刀子请愿:沪江堂,小辈,刀子请愿,削了拇指按上红手印后就往桥上冲,中弹也不回头,让人泪目。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