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教室内响起了整耳欲聋的掌声。
在一片掌声中退场,陆舟走下了阶梯教室的讲台。
在阶梯教室的门口,等到他接受完媒体的采访之后,吴卓华校长带着学校的几名校领导和教授,向他这边走了过来。
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吴校长迎上前来说道:感谢陆教授为我们湳华大学的学子,带来的这场生动的演讲啊!
站在旁边的几名学生听到之后,顿时胃疼了一下。
将讲座从头听到尾,除了开头和结尾之外,他们完全没有感觉到哪里生动了。
陆舟笑了笑,谦虚道:算不上生动吧,只是我个人对可控核聚变研究的理解,以及一些高密度等离子体的研究,讲的可能枯燥了点。
这时候,一名站在旁边、模样看上去不算很老的教授,笑着开口说道:怎么会枯燥?听了您的讲座之后,我可是受益匪浅啊。
陆舟:过誉了,请问您是?
吴校长介绍道:这位是我们湳华大学核物理研究所的李昌夏教授。
陆舟伸出了右手:李教授你好。
你好你好,握着陆舟的手晃了晃,李昌夏教授笑容满面地说道,早就听闻陆教授年轻有为了,没想到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年轻。
陆舟笑了笑说:李教授不也是吗?
别看我头发是黑的,其实我已经三十五六岁了,李教授笑着打趣了一句
三十五岁已经很年轻了,停顿了片刻,陆舟继续说道,龚教授呢?我听说他是核物理研究所的负责人。
李教授表情有些微妙,轻咳了声说,龚教授他……已经不在研究所挂职了。
陆舟:是退休了吗?
李教授不好意思笑了笑,那倒不是,他现在是衡州的副市长兼九三学社市委主任委员,已经不参与学校这边的事务。
原来是从政去了。
陆舟了然地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那现在核物理研究所是谁负责?
李教授点头道:现在是我在负责。
听到这句话,陆舟略微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虽然不是不相信李教授的能力,但高校中由中青年教授做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条件往往都不会特别好。
因为一个科研团队能争取到多少资源,往往都是由学术带头人本身的资历来决定的。
似乎是看出了陆舟脸上的意外,吴校长连忙笑着说道。
我们李教授虽然年轻了点,但能力还是相当可靠的。仿星器项目是我们学校的明星科研项目,也正是因为李教授他们的努力,我们湳华大学才能与澳洲国立大学达成合作,把这个H1仿星器项目给签下来啊。
听到吴校长这么吹自己,李教授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谦虚道,主要还是龚教授的功劳。
请不要误会,我没有不相信李教授的能力,只是感觉有点意外。说到这里,陆舟看向了李昌夏教授,笑了笑,方便的话,可以带我参观下核物理研究所吗?
李教授立刻点头道:当然没问题!我这就带您过去。
核物理研究所位于湳华大学校园环境清幽的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核物理与核工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后者是湳华大学的强势专业,但前者却谈不上什么强势。
因此,整个研究所成立的时间不长,规模也不算很大,主要是基于学校的核物理系以及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两个校级研究团队的基础上组建的。
原本吴校长是打算带着校领导的团队一起跟过来,但陆舟以不想打扰湳华大学的日常工作为由,委婉谢绝了他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