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就在他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
尤其是埃特尔教授和法尔廷斯教授,都是一脸无语的表情。
陆舟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似乎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
唯独克利青教授的表情有些得意,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
然而,他的话并没有说完,便被法尔廷斯打断了。
这确实是个很无聊的问题,把玩着手中的帽子,法尔廷斯一脸漠不关心的表情,继续说道,另外,下次打赌我会考虑玩21点,而不是毫无技术含量的抛硬币。
陆舟:……
虽然依旧一头雾水,但听到这句话之后,他仿佛懂了些什么……
……
马普学会的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威廉皇家学会,时任德皇威廉二世相信科学技术的兴趣能够增强国家实力,便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该学会,由皇室出资支持科研,以增强德意志的技术能力。
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评价,这一项决定在当时无疑是相当富有远见的。由于国家资本的支持,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和科研项目不断涌现,令德国的科技技术在三十年之内,都维持在世界前列的水准。
二战结束之后,虽然威廉皇家学会被解散,不过却在英国的支持下,以马普学会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这份历史遗产带来的影响,直到今天也可以清晰看见。
虽然自从冷战之后世界学术中心的位置一直在漂洋过海地向西迁移,但因为马普学会的造血能力,德国在工程技术、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依旧保持着世界前列的水准。
从这一点来看,比起丢掉世界数学中心地位的法国人来说,德国人无疑幸运得多。
在酒店里住下之后,陆舟休整了一天的时间,第二天便在克利青教授的邀请下,前往了位于柏林的马普实验室。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座马普实验室也是威廉皇家学会的遗产之一,只不过经过了现代化的改造之后,这里几乎已经看不见它原来的风貌。
……马普学会的实验室分布在德国的各个城市,这里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大概是最大的一个,不少物理、化学方向的研究所在这里都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课题。这里就像一座反应堆,将各领域的知识点燃,并释放它的能量。
陆舟想了想,问道:所以这里的研究,是以研究所为单位展开的?
克利青教授用闲聊的口吻回答:那倒不是,准确的来说,这里的项目大多以研究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的区别很大。对于没有在这里工作过的人来说,这个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总之你可以理解为,是与美国研究机构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式。
走在通往凝聚态物理实验室的林荫小道上,克利青教授一边和陆舟说着马普学会的构成,一边和他闲聊着这里的各种趣闻。
在路过一个造型独特的扁圆形建筑时,陆舟向那边投去了好奇的视线。
那边是什么?
克利青教授笑着说道:那边是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产业‘,你可以猜猜那里面装得是什么,我敢打赌,你绝对猜不到。
难不成是一台对撞机?陆舟开玩笑道。
哈哈,那倒不是,这可是个比对撞机更科幻的玩意儿,哈哈笑了笑,克利青教授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你应该听说过吧,可控核聚变这个有趣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