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公公,知府大人一共来过三次。
老大爷恭敬的看着林逸晨:忠义祠竣工时,知府大人来过一次,率领一众官吏祭祀战死的英灵。
中元节的时候,知府大人来过一次,也是祭奠战死的英灵。
腊月初的时候,知府大人来过一次,检查了忠义祠的卫生和保暖防火,又拨款让小的购买祭品。
老大爷看着林逸晨:我们几个看守忠义祠的老东西,都很感谢知府大人。
嗯,挺好的。
林逸晨拍了拍老大爷的肩膀,又扫了周非文一眼的,迈步走出了忠义祠:你做的不错,值得鼓励。Α
林公公您过誉了,这是属下该做的。周非文恭敬的看着林逸晨:忠义祠的英烈,都是为榆州和朝廷战死的英雄。属下身为榆州知府,对他们都无比崇敬。
您说过,我们要感谢这些为朝廷战死的英烈。毕竟没有他们,那就没有榆州,没有大奉老百姓的安稳生活!
嗯,你能记住本总管的这句话,还是有点良心的。林逸晨满意的笑了笑:榆州战死了多少人?
大概五千多人。周非文立刻恭敬的回答:具体数字,属下没有记住,还请林公公您责罚。
朝廷拨下来的抚恤金,都一分不少的,交给这些英烈的家属了?林逸晨严肃的看着周非文:本总管不想见到这些英烈的家属,悲惨的吃不饱饭,没人种地。这会让士兵们凄惨的既流血,又流泪!
回禀林公公,这钱是兵部的人监督,户部的人发放,并不归属地方衙门。周非文恭敬说道:地方衙门的任务,就是按照户籍名册,带领兵部和户部的人,把这钱发下去。
属下曾经问过下面的知县,说是这钱都一五一十的,直接发给了战死英烈的家属。
残疾士兵,则是直接发放到手。周非文看着林逸晨:然后地方衙门会尽可能的为残疾士兵提供工作,然后组织人手,为战死英烈的家属耕种。
这些事情,下官都吩咐下面的人去办了。周非文恭敬的说道:因为榆州死了很多人,壮劳力不足,所以免不了出现耕地撂荒的情况,这个没办法。
这个我理解。林逸晨微微颔首:不要光说困难,要说解决办法!
属下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可能的从外州吸引光棍汉过来,娶榆州的寡妇,以充实榆州的人口。周非文说道:等十几年后,现在这批小孩长大了,也就好了。
战争中难免死人,的确没办法。林逸晨摇了摇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林公公真是爱护民生。周非文赶紧恭敬的说道:下官替榆州的所有百姓,感谢林公公您的恩德。
不说这些没用的,走吧。
林逸晨直接策马走向一个村庄:本总管要实地探查一下,看看这村庄中的残疾士兵,以及英烈家属的情况。
要是出现抚恤发放不到位,或者有人欺负英烈家属和残疾士兵,那本总管可不会客气。
可要拿你是问!
下官遵命!周非文一咬牙,目光炯炯的看着林逸晨:如果真出现问题,那下官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绝不推脱!
很好。
林逸晨扫了周非文一眼:我就喜欢你这种有决心,有毅力,有魄力的人!
只要你干好了,那我一定不吝赏赐。
笑了笑的林逸晨,便直接迈步走进了一户农户家中。
老大爷,吃了嘛?
扫视着家具稀薄的屋子,林逸晨眉头一皱,看向这正在磨谷子的老大爷。
你们是?
老大爷一脸狐疑的看向林逸晨。
我就是过路的,来讨口水喝。林逸晨笑了笑,迈步走进屋子:不请自来,让大爷您见笑了。
家里几口人啊,平时可吃得饱?
林逸晨打开屋门,神色狐疑的看向屋内。
哇哇哇。
屋内,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见到林逸晨这张陌生的脸,大声啼哭。
然后一个面黄肌廋的女人,则是双眼枯黄的,战战兢兢的看着林逸晨。
扫过女人这干瘪的身材,在扫视着脑袋大,肚子小的婴儿,林逸晨眉头紧锁,关上屋门。
老大爷,怎么没看到你儿子?林逸晨接过老大爷递来的水:你儿子是出去打工了?
我儿子,战死了。老大爷一声苦涩长叹:老婆子听到死讯,气急攻心,也死了。
现在啊,就剩我和儿媳妇,带着两个孩子了。
战死了。
林逸晨神色一僵:可曾收到抚恤了?
抚恤?哪有什么抚恤啊!老大爷一声冷笑:一个字都没有!
没有抚恤!?
林逸晨闻言瞬间眉头紧锁,然后神色凝重的看向一旁的周非文。
毕竟这周非文刚才可信誓旦旦的向他保证,说抚恤全部一五一十的发下去了!
林公公,您稍等。
在林逸晨愤怒的注视下,周非文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