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122章(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对对!姚枫接连打出两个电话,第一个打给老同学,就在这栋大楼里,正在约见病人,大概半个小时后才能过来。

随即打给杨老,结果杨老昨天临时出差,当天晚上就飞了。

你找找方医生,她不是预言孩子将要生一场大病吗?你还是……杨老的话还没说完电话就被挂了。

你怎么气哼哼地挂断了电话了。丁父好奇地问道。

还不是昨天那臭丫头咒我家丁丁。姚枫气愤地把昨天的事详细的说了一遍。

丁父一听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手指着她,姚枫你说你老是把不住门儿……

我怎么了,任谁一个正常人听了也会火冒三丈的。姚枫不满地嘟囔道。现在人为了钱,有啥干不出来的。

你说让我说你什么好!你说那个方医生,跟咱有仇,还是跟咱有怨,第一次见面人家闲着没事,咒咱家丁丁啊!丁父被她彻底打败了,这风风火火,搞不清楚状况,急急就下结论,说风就是雨的性格,他看这辈子是改不了了。

我哪儿知道她是医生啊!再说了说不定真的是咒咱家丁丁呢!你看这不丁丁好了。姚枫底气不足地辩解道。

算了,现在最好祈祷丁丁不会再犯病。丁父无奈道。

半个小时后,姚枫的老同学来到了病房,一系列检查下来,依然无果,找不到病因。

老同学,我看也是留院观察一天再说。他摘下耳朵上的听筒道。

老同学,你也查不出来。姚枫担心地问道。

从检查的各项指标上来看,没有问题。他看着手中的数据报表道。

那留院观察吧!希望是虚惊一场。姚枫自我安慰道,不过大家心里清楚,既然无缘无故地抽搐,身体肯定出了问题。

****

方默南抬眼看了一下天上的太阳,上午11点,依然没有电话,这估计孩子不抽搐了。

那么就要到晚上丑时(凌晨1点——3点)了,唉!她长叹一声!

南妹子对着太阳叹什么气啊!不怕伤了眼睛啊!沈穆清轻声问道。这太阳有什么好看的,热死了。

没看什么?走吧!接着逛!方默南摇摇头,笑道。

一行人继续逛雍和宫,在这里磋磨了到半下午才出来。

从雍和宫出来,就去了同和居,经营鲁菜老饭庄,据说是旧京城八大居之首。一座古典四合院,院内有座精致的二层木结构小楼,楼上为雅座,每间雅座内挂有李白、杜甫的诗词,还可以远眺阜成门大街。

闹中取静,环境不错,古色古香的同和居的名菜有兰花银耳、氽鲫鱼青蛤蜊、烩乌鱼蛋、油爆双脆、烩生鸡丝、扒鲍鱼龙须、绣球海参。

这里是老店,基本上保持着原汁原味,由于规模所限,在三里河又开了家新店。虽然新店也红红火火的,不过京城的老人还是喜欢这里的京味儿,这里可是提前几天预订,不然可就没有位子。亮子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道。

这里的三不粘也是非常有名的。方默南笑道。

对对!三不粘,是用普通原料—鸡蛋黄做主料,将水、鸡蛋黄、白糖、绿豆粉、按一定比例放入容器,搅拌后置入加油热炒锅中炒制,边炒、边搅、边放入油,经过300400次搅炒,要手不离锅,勺不离火、至蛋黄、水、糖、绿豆粉融为一体炒至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形如蒲月,味香扑鼻,出勺即成。吃时一不粘盘、二不粘匙、三不粘牙。亮子介绍道,来这里必点这道菜。

沈穆清调侃道,亮子,即使以后失业了,我看你做个导游那是绰绰有余,这么多天下来。真是长了不少的见识。没想到居住了这么多年的京城有这么多曾经啊!

千年古都,没有一些底蕴,还叫古都啊!保罗说道,这夹菜的筷子可一点儿都不慢!

不过这里的器具可真精美。保罗赞叹道。

那当然了,通常是一整套的万寿无疆,高贵典雅。亮子话锋一转惋惜道,过去客人最喜欢的粉皮辣鱼和清蒸潘鱼的盛器非常独特,称为鱼池,整个盘子呈鱼形,有食指那么深,但现在这种奇特的盘子已经看不见了。而以上两道名菜的消失,很大的原因在于盛器的失传。

粉皮辣鱼是一道色泽金黄的汤菜,鱼肉鲜嫩,粉皮柔润,还点缀以红辣椒,色泽明亮艳丽。

而清蒸潘鱼在京城历史上则与任菜即赛螃蟹、江豆腐齐名,它的发明者是当时的社会名流潘炳年,此人某日突发奇想,建议同和居师傅试用羊羹烹鱼,果然鲜美异常,被誉为:滴油不粘,鱼整汤清,吃到嘴里清淡鲜美,软嫩无比。只可惜,现在的食客们仅能用过文字瘾在精神上品尝它们了。

哦!方默南挑眉,眼眸微闪。

新店餐桌上的盘碟也都大众化了,没有了过多的讲究,也只有着老店还保留着古意。沈穆清怅然若失道。

同和居是一个由名不见经传的摊商小贩一手操办起来的百年事业,是一个在最初的本微力薄中兢兢业业赢得隆世名望的京师老号。沈穆清感慨道,从狭窄入口处,走出来的小摊贩终成大器。',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