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医生也睁开了眼睛,兴致勃勃地看着他们一个踢,一个笑。
小嘟嘟地笑声也吸引着楼上楼下的没有午休的病人和家属,也都跑出来看方默南提毽子。
方医生踢得真好,几百下也没见毽子落地。其中一个道。
另一个道,想当年,我踢毽子也好的很啊!他接着说道,那真是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
众人上下打量着他,打趣道,你就吹吧!糙老爷们儿,人家踢毽子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你这吨位跟坦克似的,哪有燕子的灵气。
你这腿现在可是弯儿都打不过来的。一个打趣道。
众人呵呵一笑,看着他的腿。
谁说的,俺的风湿好了,瞧瞧!俺这腿脚灵活着呢!他说着活动了一下腿脚,还真是能屈能伸了。
这么说你就可以回家了,回家好啊!众人羡慕道。
对啊!虽然这里好吃好喝的供着,鸟语花香的,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他看着他们笑道。放心吧!你们也会很快回家的,瞧瞧!你们可比来的时候起色好多了。
快看!快看!方医生踢花呢!
真是跟个孩子似的。姥姥午休起来,看着下山走来,就看见外孙女上蹿下跳的,五彩斑斓的花毽上下翻飞,方默南展现着千姿百态的身法,身形姿势舒展、优美,真是看得人脚下痒痒的。
这么热闹。林老爷子搀扶着林奶奶坐在椅子上。两人看的一愣一愣的,想不到南丫头毽子踢得这么好。
只见方默南‘打跳’,即毽子一抛,双脚同时跳起,用一只脚踢它。可以连续跳,也可以跳了踢,踢了跳。
还有打偷,即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从背后偷偷去踢;打环,双脚跳起,一只腿弯曲起来,另一只脚踢;打翘,双脚跳起,一只腿向前伸直,另一只腿踢;打剪,双脚跳起,两腿向前作剪剪子动作,用其中一只脚踢毽子。此外,还可以故意用反脚踢,或双脚轮换踢……
这叫雾里看花。
这叫苏秦背剑。林奶奶道。
倒挂紫金冠林老爷子道。
外磕还龙林奶奶道。
朝天一炷香林老爷子笑道。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过去刚刚解放那会儿,看着踢毽高手踢毽。
毽子在方默南的头顶、后背、脚跟、脚面等部位,上滚下翻,滴溜儿乱转。
动静结合,高低有别,刚柔相济,上下翻飞,眼随毽行,腰腿相随,步依身换,灵敏机动,前后左右迅缓有效,形成一首美妙的协奏曲。
看得大家直呼过瘾啊!是大饱眼福,而小嘟嘟最开心,欢乐的像只鸟儿似的。
最后一踢,方默南腾空而起,稳稳地接住了毽子,多谢,多谢!方默南拱手道,样子像足了江湖卖艺的。
方默南顺手把毽子扔给了小嘟嘟,小家伙抓着羽毛咯咯直笑。
姥姥见她不踢了,递了杯温水给她,嘻嘻!还是姥姥对我最好。方默南咕咚咕咚地灌了半杯,才一屁股坐在石凳上。
林老爷子坐在小嘟嘟旁边,紧紧看着别让这小子把羽毛给塞进嘴里了。
南丫头,怎么有兴致踢毽子。林老爷子问道。
看见大宝、二丫的玩具里有,就想踢了。方默南笑道,俗话说:‘人老脚先衰,树枯根先竭’,可见,腿脚经常运动可延缓衰老。她看向姥姥他们,还有楼上楼下的,说道,你们啊!没事多练练对身体有好处的,踢毽运动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男女老少皆相宜。
中老年人适度踢毽,对舒筋活血、延年益寿很有好处。
对于孩子们更是一项极好的运动,对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耐久性、平衡性、力量性等都有很大的益处。即使是体弱多病的人,也可适量踢毽,有助手恢复健康与增强体质。
家家都有大公鸡,逮几根羽毛还是容易的哦!
对啊!可比去健身中心要好多了。林奶奶笑着说道。
这毽子,源起汉朝,盛行于唐宋。明朝时出现了正式的踢毽比赛,到清代末年,这项民间运动达到鼎盛。陈医生说道。南丫头说的不错,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在帝都,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翎。
踢毽子不仅用来锻炼身体,还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足以见它的普及程度。
林老爷子道,这踢毽子是从顽童们模仿女巫跳大神踢鬼开始的。顽童们拣来一把鸡毛,扎成象征‘鬼’的头发的一束,你踢过来他踢过去的取乐。
老人们感觉到这种玩法新鲜有趣,既活动肢体,又驱鬼辟邪,就帮着顽童们把鸡毛在铜钱眼上固定下来,而且也跟着踢。
听说是踢‘鬼’,大人们都来凑趣,由于是抢着踢,就从不同的角度踢出了多种多样的姿势。这种玩法很快流传开来,从孩子们的嬉闹中竟踢出了一项久盛不衰的群众性健身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