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悠哉人生: 第546章廖劲凯给贺军尧和常久春倒上米酒,真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常久春摆手道,别给我倒,我还得开车呢!
那好吧!你随意。廖劲凯当下也不劝酒,而是给贺军尧满上,又给自己阿爸倒上小半碗。
方默南就没有的份儿了,几个大男人一碰杯,也没那么多讲究。
嗯!就是这个味道。常久春咽下口中的菜说道。老廖这手艺可以去当大师傅了,在这里可真是埋没了。
廖劲凯笑着摆手道,我不行,哪能跟人家酒楼里的师傅比,上不了台面,乡野气息浓厚,土得很。
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们吃惯了精致的菜肴,一改口味儿,就喜欢吃着土家菜。方默南摇着手指接着道,这里不错,离市中心不远也不近,刚刚好,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最主要的是这围屋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看惯了城市的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人们就会找寻新奇的东西。而且这里供应的都是最新鲜的蔬菜,原汁原味。相信他们吃过一回就会爱上它!方默南顿了一下接着道,咱就是要在素、野、粗、杂的传统吃法上下工夫。越土越好!人家来吃的就是土气、自然野味儿! 对!方医生说的不错。常久春突然拍手,方默南说的让他想起了云县的农场,每到节假日来得人特别多,后来造成困扰后,方默南干脆预约,限制人数,不然还不给挤爆了。去不了农场,也催生了附近村庄的‘农家乐’。哎!人呐!就是个贱脾气!
嗯!这个好这个好,让人浑然忘却城市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宁静。常久春把云县农场的农家乐,详细的说一遍,老廖,这里完全可以深挖掘,绝对是条路子。
鹅城美食有三件宝:东江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这些菜做的不错,‘土味儿’十足。客家盐焗鸡,鸡肉鲜香可口,别有风味儿。用鲜豆腐、瘦猪肉、少量海乌咸鱼或鸡蛋作原料。将咸鱼去骨、炸香,和猪肉一起剁烂,镶进豆腐块、在锅内煮成半赤,叫红烧酿豆腐,别具客家风味。方默南边吃边说道,一代文豪苏东坡是举世公认的美食家,细品苏东坡谪居中和留下的诗文,其笔下的玉糁羹、酒煮蚝令人垂涎欲滴。对玉糁羹,苏东坡曾留下诗文: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酡则不知,人间绝无此味也。至于酒煮蚝,苏东坡笔下也有描述: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这酒煮蚝品颇有东坡风骨,做起来也简单,取新鲜的生蚝放入烧开的油锅内,用猛火翻炒,保证生蚝外酥内嫩。然后加入清水、放入你们自家酿的米酒,放入姜片。待锅内内水翻滚后,加入打散的鸡蛋、葱花及调料,便可出锅。味道鲜美,能吞了舌头。
常久春频频点头,不错、不错。
这梅菜扣肉就是鹅城名菜,北宋年间,苏东坡居在此时,专门选派两位名厨远道至西湖学厨世,两位厨师学成返回鹅城后,苏东坡又叫他们仿西湖的东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腻人,深受广大当地市民的欢迎,一时,成为鹅城宴席上的美味菜肴。常久春说道。
你小子,也懂得吃了。廖劲凯笑道,这个他们住在鹅城怎么会不知当地的流传。
嘿嘿……常久春挠了挠头,有个身为吃货的方医生,每每做出一道名菜,林老爷子就会长篇大论,之吃东西愣是吃出文化范儿来。
梅菜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称为‘正气菜。’浓郁芳香,咀嚼一块五花肉,满嘴流油,肉质软烂,肥而不腻,味道咸鲜。梅菜吸油,五花肉又会带着梅菜的清香,松仁的醇香,梅菜、松仁和肥五花肉的搭配真的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方默南看向廖劲凯道,你开餐馆完全没问题,就在这围屋里开。
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感觉吃着这菜更有我们客家的味道了。廖劲凯若有所思道。
方默南从养生的角度说道,看廖爷爷和廖奶奶的身体,那就是活广告,这么大的年纪,身体健康的很。也是客家菜养的好!
这个怎么说?常久春道。
吃粗吃杂,不挑食,不偏食,有益于平衡营养,有益身体健康。《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理是很有道理的。五是虚指,并非实措。它告诉人们,不能只吃一种粮食,只吃一种果品、只吃一种肉食、只吃一二菜蔬,要尽量吃杂一点。这种医食同源的饮食理论,客家早就有意或无意地实践了。方默南笑着道,所以两位老人家的身体这么的硬朗健康。
对哦!廖劲凯放下筷子道。
方医生,给我阿爸、阿妈检查一下身体,这么大的年纪还做农活,没事吧!
没事!方默南这双火眼金睛早就看了,生命在于运动,只要老人想,就不要干涉,不过您二老可得悠着点,毕竟不是壮小伙子了。
嗯!嗯!这妹仔说的话,我爱听。我们知道,累出个好歹,上医院还得花钱。我们心里门清,就这傻孩子爱操心。廖爷爷笑着道,你当我们傻呀!不会算账。
廖爷爷的话,把大家逗乐了。
行了!你们说的事得从长计议。廖爷爷发话道,别说的起劲儿,这菜可就凉了,凉了味道就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