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52章 意料之外(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第452章意料之外

威尔逊与李谕搭乘了同一列火车,路上还与李谕聊起了博弈论。这是一个在各行各业都颇受欢迎的学科,政治上自然也不例外。

院士先生的两本书我时常带在身边,我在大学时代曾研究过数学,但真正让我感觉到数学的魅力的,没想到是院士先生的博弈论以及混沌理论。不管是混沌理论中的鲤鱼效应,还是博弈论中一个个精彩的模型,都让我激动万分!威尔逊翻着这两本书说,我们普林斯顿大学的许多教授都时常夸赞。

李谕说:如果教授们可以继续帮我完善两个理论的证明,将更加感激。

那就是数学家们的事了,威尔逊说,我只能关注已经证明的结论,毕竟数学早已不是我能够掌握的。

李谕笑道:我写这两本书的目的并非只是针对数学领域,就是希望更多人领约到数学的美妙。

威尔逊说:随着美国强大,我开始考虑世界的格局,博弈论是最好的武器之一。比如与英国未来的关系,以及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你知道的,欧洲的情况对我们的贸易至关重要。

李谕说:欧洲各国的关系可是一团乱麻。

的确如此,威尔逊说,我如今格外关注以往多有轻视的俄国,记得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七十年前作过一则预言:未来将有两个国家各自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就是美国和俄国。

李谕心中一惊,这个叫托克维尔的说得竟然还挺准,起码苏联时期这样,1830年代就能做出如此判断很不简单。

威尔逊继续说:与其同时代的普鲁士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又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我看来,政治又是经济的体现。所以国力的强弱直接取决于经济的强弱,继续延伸,经济的强弱又是工业实力所决定。而如今的工业时代,已经不是当年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情况。

能当上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眼界还是很强的。而且颇有学院派作风,说话一丝不苟。

美国就是靠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迎头追上。

第一次工业革命,搭建一套蒸汽动力的工业体系,需要几十万种基本零件。要求工业国拥有上百万的工业人口。

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内燃机与电力出现,基本零件的数量膨胀了一个数量级,达到了数百万种。

从这一刻起,工业化就成了大国游戏。需要千万级的工业人口,否则连门槛都够不到。

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都是关键。

在二十世纪初,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只有俄国以及美国。

(此时的大清连带着阿三确实没有被人家瞧上哈。而且有清一代,咱们的资源勘探很滞后,资源其实有点跟不上。不过不算什么坏事,否则就算勘探出来,也会被列强还有更可恨的小日本所掠夺。)

李谕说:工业又能够在科技上体现,而科技则离不开教育。

这就是我热衷于教育的原因。威尔逊显然很赞同李谕说的话,直接点到根儿上了。

李谕则突然心中一激灵,看来时代裹挟这句话果然名不虚传,自己就算并没有想去接触军政,但搞教育、搞企业,已经不可避免会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好在只是间接。

威尔逊继续说:如今的欧洲并不太平,英国输了布尔战争,俄国输了日俄战争,欧洲大陆的两强德国与法国更是因为普法战争势不两立。如果,我是说如果,德法爆发战争,世界格局将大不一样。

李谕问道:您也认为欧洲会发生战争?

也?威尔逊说,这么说,你同样有此论点。战争嘛,从来就没有停歇过,我想下一个打起来的还会是德法,如今二者都在积极备军。

其实不止威尔逊,很多人都做过类似判断,现状很好判断:大部分法国人都想与德国再干一架。

如今的德国是强,但法国并不弱,一直在积攒力量要拿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就连中国的初中生都因为语文课上学过《最后一课》知道这件事。

只是没有人会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罢了。

李谕说:博弈论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模型,即胆小鬼博弈,可以粗略描述大国博弈。

李谕此前给俄国大使讲过,胆小鬼博弈的模型本身非常简单:就是两名车手向对方驱车而行,最先让开的一方会被耻笑为胆小鬼。

如果两边都示弱,让开车道,显然是和局收场,双方收益都是正的;

如果两边都死磕,那没的说,都是车毁人亡,双方收益都是负无穷;

但真正让人着迷的是如何做到一方假装死磕,另一方见没办法,只能示弱。这时候假装死磕的就是收益最大方。

但威尔逊显然自己研究过,接过话说:我知道,谁伪装死磕到底,谁就能够获得最大收益。

李谕说:问题出在沟通上,也就是如何让对方相信自己要死磕到底,同时能够获悉对方会选择示弱,这是关键所在。

威尔逊说:如此机密的信息,恐怕别人很难获知,除非情报工作极为出色。

而且除了博弈论,也不要忘了鲤鱼效应所提到的,世界是个整体,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更何况两个强国的战争,很难预测怎样发展,所以……

威尔逊接着说:所以不能奢望控制局面。

李谕点了点头。

威尔逊笑道:和聪明人说话真是太有趣了!来,我们再下盘棋,打发路途时光。

在美国自然是下国际象棋,但李谕对国际象棋不算熟悉,只能随便下下。

威尔逊在新泽西州下了火车,李谕则继续乘车前往纽约。

司徒美堂和邹周在车站迎接,司徒美堂高兴道:好兄弟!

李谕抱拳:司徒大哥,别来无恙。

司徒美堂说:我好得很。

李谕说:时间过得真快,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纽约这边情况不错吧?

非常好!好得不能再好!司徒美堂说,工厂的进展极为顺利,哪怕如今美国遇到了股灾,一点也没有影响咱们的生意。

李谕说:如此就好。

走出车站,遇到了不少华人,李谕好奇道:他们要去哪?

司徒美堂说:去听演讲。

演讲?李谕问。

怎么,闹了半天你连这事都不知道?司徒美堂讶道,康有为来纽约了。

他来做什么?李谕说。

司徒美堂说:听说是改组保皇会,要成立什么国民宪政会。

李谕说:走,我们去凑凑热闹。

李谕在路上看了看报纸,大体知道了什么情况。

自从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梁启超跃跃欲试,为了更有效地参与到立宪之中,并且为了将来在国内提高影响力,梁启超按照国外经验,准备组织政党,然后给远在瑞典小岛度假的康有为写了一封信:

今日之局面,革命党极力蔓延,及至全国,我今日必须竭全力与之争。不然,将无吾党立足之地。故拟在上海开设本部后,即派员到各省州县演说开会,占得一县,即有一县之势力,占得一府,即有一府之势力。

……保皇会之名太狭而窘,内为政府所嫉,外为革命党所指,难以扩充。

康有为看完信后,同样来了精神,真的从瑞典赶回了纽约,动手改组保皇会为国民宪政会。只是梁启超和熊希龄觉得名字不妥,应该叫做帝国宪政会。

话说康有为一度还想称其为国民党,但是没有如愿。

会场上,康有为用一个大喇叭进行着演讲:

皇上日渐有权,圣躬必可无恙,从此不复劳吾同志之忧矣。从今切近之急务,莫如讲宪政!成立大党,遍于五洲,实居举国之先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