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想刻印还是很简单的,不过张元济在知道李谕的想法后,随即说:最近听说日清公司总代理王一亭请来了西泠印社做客上海,吴昌硕先生带着几位徒弟一起来了。以疏才兄弟的声誉,西泠印社绝不会拒绝你的请求。
吴昌硕现在基本是国内书、画、篆刻界龙头老大,晚清文坛大佬。
李谕说:那可太荣幸了。
李谕很想见见他们,不为什么,主要是自己抢了他们的地盘。
本来按照历史,王一亭和吴昌硕等人两三年后会在上海豫园创建书画善会,以保护国画。
现在地盘被李谕占了,只能另寻他处。
张元济与李谕来到租界,找到了日清公司总代理王一亭。
这个日清公司并非后世那个卖方便面的日清,而是搞面粉行业的,准确点全称叫做日清制粉。
日清制粉的创始人正田贞一郎有点名气,他是后来明仁天皇的美智子皇后的祖父。
日清公司总代理王一亭算是上海一位商界名流,同时也加入了同盟会。王一亭多次给革命搞过捐款,数额非常大;后来日本占领上海,也从未向日本人低头,是个很有骨气的企业家。
两人在日清公司的办公室见到了王一亭。
王一亭极其称赞李谕的成就,亲自忙前忙后着给李谕冲茶。
李谕起身说:先生不用这么客气。
哪里话,帝师可是给咱们中国人长脸的大人物!王一亭给李谕倒满一杯龙井,快尝尝,这是刚从杭州带过来的。
李谕正好缺少一个帮着向日本销货的中间人,让王一亭协同办理与三井财团的贸易公司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与日本人经常打交道,懂得如何做生意,日语又好,而且人品不用担心。
于是李谕说道:在下国内有点产品,需要远销日本。
销往日本?王一亭来了兴趣,什么东西?
一种叫做方便面的快消品,还有味精、搪瓷等。李谕说。
方便面?味精?王一亭直接愣住,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李谕给他解释了半天,王一亭才大致了解,捋着胡须说:竟有如此神奇的东西。
李谕说:将来我也会在上海建厂,以方便向两江地区、东南地区以及湖广地区销售。关于生产的事情,我之前已经与上海酱业的张逸云老板达成了合作。
上海毕竟离着长江近,水运强大,交通便利,是开厂更加合适的地方。
王一亭问道:准备这么充分,如此说来,日本的三井商会也同意了?
李谕点点头:我在日本与他们签过了合同。
这就好办了!王一亭兴致勃勃说,虽然我是日本公司的总代理,不过要是能继续帮着帝师先生赚日本人的钱,那真是再舒坦不过!
有李谕想法的人着实不少。
若我们精诚合作,倾销整个日本国都不是难事,到时候白花花的银子也该持续回流了。李谕说道。
王一亭更加激动了,在下一定尽心尽力帮助帝师的厂子!
两人又继续谈到了刻章之事,王一亭问道:以帝师如此身份,竟然没有一枚印章随身!
李谕只能随口说:签字习惯了。
王一亭惋惜道:如果帝师先生早来一天还好,吴昌硕先生今早刚刚搭乘轮船回杭州了。
走了?!张元济还想借此机会见见这位文坛领袖哪。
王一亭说:不过吴先生的一位弟子还没有离开,他要过几日才坐轮渡返回长沙。
李谕根本不挑:名师出高徒,吴先生的弟子差不了,否则等不及了。
王一亭对身边一个随从说:去把白石先生叫来。
白石?李谕耳朵一竖,齐白石?
王一亭讶道:帝师认识他?
能不认识吗!
不过现在齐白石虽然已经40岁,却依旧没有成大名,仅仅在长沙地区的篆刻界小有名气而已。
李谕说:我之前去过两湖地区,有所耳闻。如果能让白石先生刻印,对我而言同样是上佳之选。
这样最好,我害怕帝师先生不满意,王一亭说,其实白石先生的印章非常优秀,两湖诗坛的领袖樊增祥都专门为了他写过润格。
所谓润格,就是文人卖自己作品或者手艺时明码标出的费用,格代指的就是价目表格。
早在明代,吴门四家之一唐伯虎便写过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之语,实质上就是一种润格的表示方式。
(话说听相声时郭德纲经常说这句话,当时还以为是他创造的这句。)
文人嘛,用高情商的说法叫做重视名节;低情商的说法其实就是穷酸。
书画印作为典型的文人艺术,如果直接买卖岂不与街头卖艺没什么区别,有辱文人尊严。
所以为了既能买卖书画又不致失了体面,文人们起了一个雅致的名字:润格(有时候被称为润例、润约或笔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