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81章 白眼观天下(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只驶过洞庭湖,然后经由湘江一路南下,直抵长沙。

如果不是因为没有铁路,也没机会坐一次内河航运,切身感受一下洞庭湖。

湖南巡抚部院,刚上任的巡抚赵尔巽新官上任三把火,把创办新式教育作为新政的第一急务。

偏偏遇到了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等人的阻挠,无论如何也得压一下他们的傲气。

只不过岳麓书院名气太大,一直无人敢动,毕竟出过这么多大人物。

但这位山长王先谦的确太跳,颇为让人头疼。

此前湖南巡抚陈宝箴,是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人物。当时就受到了王先谦和门生叶德辉的攻讦,以滥保匪人的罪名被罢黜。

陈宝箴的孙子,就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陈寅恪。

陈寅恪在长沙出生,但因为祖父政坛上的失落,随之回到了江西,陈宝箴去世后,又迁往南京。

赵尔巽看得出来,现在的情况不能任由人才流失,缺的就是西学人才,要是不能办西式中小学堂以及高等学校,肯定会继续落后。

当年曾氏为湖南留下的教育基础岂不中断。

只不过任何新锐举动无一例外都会遇到阻挠,更何况还是晚清。

熊希龄知道巡抚赵尔巽肯定着急于新学一事,带着李谕直接到了湖南巡抚部院。

熊希龄看了一眼衙门外的马车,对李谕说:山长今天果然在,还好按察使张鹤龄大人也在。

按察使是执掌一省司法的官员,即提刑按察使司的主官,正三品。

张鹤龄同样是个对近代教育有不少贡献的人,后来还当过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

从这也能看出湘派在晚清时期的地位,牛人太多了,就算是目前,朝中也有人——位高权重的大学士瞿鸿机就是湖南人。

两人进入大厅,熊希龄为李谕、赵尔巽、张鹤龄、王先谦作了介绍。

李谕落座后,熊希龄又悄悄在赵尔巽旁耳语几句。

赵尔巽闻言大喜:好办法!

王先谦看了一眼李谕:尊下就是当朝帝师?连辫子都剪了,有什么资格给皇上讲圣人之学?

李谕说:对不起,圣人也没说一定要有辫子。而且我给皇帝讲的都是西学,不管是阿基米德还是伽利略、牛顿等人,都没有留辫子的说法。

王先谦根本没听过这些人,但还是捋了捋胡须故作镇定道:他们配称圣人?

李谕摊摊手:我可没说。

巡抚赵尔巽说:山长,如今朝廷已经下达旨意,要求各地兴建新式学堂。朝廷都这么说,看来是大势所趋。

什么大势所趋!王先谦说,学啥不好,学洋人?

赵尔巽说:新式学堂必然要兴建,不然朝廷会拿我是问。

王先谦也不敢违抗朝廷的命令,于是说:抚台大人修就是。

赵尔巽接着说:另外,旨意中有一条,为了加快进程,可以学院改学堂。

学院改学堂?王先谦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赵尔巽对李谕说:帝师,您从京城过来,就由您告诉山长吧。

李谕心中暗暗叫苦,怎么把自己推出来,你一个巡抚镇不住吗?

只好回道:没错,总督张大人的奏折已经得到了朝廷批复。

他灵机一动,把张之洞抬了出来。

湖广总督张大人?王先谦明显语调有点往下掉。

李谕说:不仅这位张大人,管学大臣张百熙张大人也联名上奏。

湖广总督由于兼着兵部尚书衔,是从一品;管学大臣则是正二品。

两个大员的级别相当高了。

王先谦更不敢反对:既然是朝廷的意思,确实要办。

所谓学院改学堂,李谕顿了顿说,就是将现有的私塾、书院,改为对应的小学堂或者大学堂。

王先谦有点琢磨出味了:帝师的意思难道是?

岳麓书院名震天下,自然应当改制为湖南一省地位最高的大学堂。李谕说。

王先谦差点坐不住了:就是说,以后我的岳麓书院里要教洋人的歪理邪说?

按察使张鹤龄笑道:书院哪里分你的我的,是全省的。而且山长也说了,既然朝廷有要求,当然要遵照朝廷的意思办。

熊希龄加了一句:也是为了岳麓书院不至于衰败。

放……什么厥词!王先谦差点爆了粗口,学洋人的东西,才会让我圣洁书院堕落下万丈深渊!

赵尔巽喝了口茶:本督已经下了决定,就按帝师意思来。将来有了岳麓书院的金字招牌,不怕我湖南的大学堂会比其他省份差。

王先谦大怒,他本来就抵触维新,如今维新派最热衷的新学却直接怼到了自家岳麓书院里,实在无法接受:书院绝不接受如此荒唐的举措!

哎——赵尔巽说,今后山长您还是岳麓书院的山长,只不过名头换成了大学堂总办,这名字也好得很嘛!

王先谦气得脸通红:抚台大人,如此唐突的决定,实在是让我学院学子们寒心!

熊希龄咳嗽了一下:提到学子,既然是新学堂,此前崇尚西学、推举维新而被退学的学生,也要重新招录回来。

王先谦彻底忍不了了:断然不行!如果抚台大人如此做,我这山长绝对不会再担任!

赵尔巽巴不得他走,但还是假装挽留了一下:山长要三思,岳麓书院离不了您。

王先谦看得出赵尔巽更加接纳熊希龄的意见,起身道:道不同不与为谋,在下无法忍受,恕难继续执掌书院!

赵尔巽立刻假装特别难过:山长,没了你,书院恐怕难以为继。

王先谦哼了一声,指着李谕说:不是还有这位鼎鼎大名、让洋人都佩服的帝师吗,你们找他吧!告辞!

王先谦甩手走出了巡抚部院。

熊希龄终于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抚台大人,您装得太像了!

赵尔巽轻松道:多亏帝师妙计。

李谕连忙摆摆手:不过顺水推舟。

这位赵尔巽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现在如此推崇西学,其实是因为他认为西学对大清有用,并不是因为接纳维新或者革命党人。

后来他总督东北,还和张作霖一起屠杀革命党人哪。

另外此人在民国时期还做了件大事:组织编纂了《清史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