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64章 合理劝谏(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第164章合理劝谏

铝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材料,而且早年间价格几乎等同黄金。当年拿破仑用的餐具据说就是铝制,而其他人都用的银制餐具。甚至1889年时俄国沙皇颁给门捷列夫的奖杯都用铝制造。

差不多到了十九世纪末,铝的生产成本才开始明显下降。

不过总体看,铝的真正大规模应用还是要到几十年后才能发挥出来。但这东西确实也被夸上天了,毕竟还是少嘛。

目前真要应用,无非就是在汽车工业上,本来也该用于飞机,只是一直到一战,飞机也主要是用木头造的,因为大家早期并不认为飞机可以用于军事。差不多到了二战时期,铝合金才开始大规模用于飞机。

当然,现在飞机的材料更好。

张之洞此刻的想法李谕确实能理解,毕竟金属对于现代工业太重要了,不过铝的生产其实并不是很迫切。

但如果可以早点生产确实无妨,而且需求量远不如钢铁那么大,电解铝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产品价值也高,单单对汽车工业的价值就值得生产,甚至还能产生不小的效益。

此外,李谕觉得就目前情况看,汉阳铁厂紧挨着汉阳兵工厂以及钢药厂,同时在生产火药,他自然不会去动军火,但实际上有一样东西和军火用的一些材料非常接近。

张之洞听闻李谕说可以造出来铝,心情为之一振:炼铝会不会如同炼铁一样难?

李谕说道:回张大人,铝的生产主要需要用到电力,所以我想大人可以酌情先配套电力公司。

张之洞讶道:电力?我知道这个。可为什么需要用电,难道不是像炼铁一样?

李谕解释说:铝的生产工艺并不相同,需要用到电力。而且说到工业的基础,也非钢铁,严格说就是电力。

张之洞摸了摸胡子:电嘛?当年我在广州任职时,李提摩太给我带来过一台发电机,当时点亮了百来盏灯泡,确实感觉很新鲜。听你这么说,除了照明,电还能干别的?

广州历史上的第一盏灯的确就是张之洞为官时点亮。

不过显然这个时候的国人对电的了解都太少,毕竟看不见摸不着。

不对,摸着就被电了……

李谕说:工业文明基本就是建立在电之上,它能干的事可太多了。

张之洞若有所思,那么说,没有电,也就没有铝?

是的!李谕用力点点头,反过来说,有了电,也就有了更多别的东西。不用说咱,洋人就离不了电。

原来洋人如此看重电力,张之洞握了握拳头,也好,我知道你是懂西学的,你的建议我必须采纳。不就是发电厂嘛,这个多少我是见过的,可以搞!

李谕说:大人英明。

不算汉口租界的话,差不多到了三年后,也就是1906年武汉才正式有了发电公司。

但这东西真的是越早有越好,而且发电量越大越好。

现在先有个一两万千瓦的装机量也够了,——自然不能和一百年后武汉两三百万千瓦的装机量比。

而且武汉靠着长江,水系发达,完全可以利用一下水电。实际上武汉第一家电力公司就是用的水电。

话说到时候如果真的用水电搞起了电解铝,还真挺环保……

要知道李谕刚被电到这个时代之前,咱们已经开始考虑电解铝行业多用水电了,毕竟碳排放低。

只不过清末民初这时候也没必要考虑这么多,毕竟就那么一点点的电力需求。现在用水电,算是歪打正着。

李谕说:另外,张大人,我想您还可以考虑一下生产化肥。

张之洞第一次听这个词:化肥?

就是肥料,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李谕说。

肥料?张之洞又问,施肥用吗?

李谕说:没错。我看咱们的铁厂旁边就是兵工厂和钢药厂,我想材料还可以试着用来生产氮肥。

张之洞不明所以:这也行?生产肥料干什么?我曾经也下过地,见到村民都用着农家肥。

李谕笑道:那点哪够,如果可以使用化肥,起码可以提高一半的产量。

张之洞讶道:提高一半的产量?!

李谕说:是的,这就是现代工业的力量。

这种话李谕只能给张之洞提。

因为实际上晚清的高级官员大都并不太关注农业生产,这是地方官也就是县令们最看重的。

毕竟田税是县令的最大收入来头,这块收入按照官场规矩,是无人敢动的。

高级官员们都知道下面官员的做法:用各种千奇百怪的手段抬高粮价。以前地方官是踢一脚称米的器皿,这一脚蕴含了地方官的看家本领,一脚下去粮食就少了。

但到了晚清,地方官已经直接撕破脸,几乎等同明抢。直接不要米,而是折合成银子上缴。

这里头能操作的空间可比踢一脚大了太多太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