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36章 京城新气象(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只不过现在外地的官员们的观望态度明显,除了京城比较近的一些官员,外地官员目前还没有人来做听讲员。

不过这样正好。

他们帮着安排好了吕碧城,严复还要继续回京师大学堂,李谕则直接回家。

走出东四十四条胡同时,李谕看见了一个精瘦的日本人走了过去,李谕也没有多想,就回他所住的东厂胡同。

路过东安市场时,他看到外面张贴着一张告示:正值年关,天气干燥,市民如燃放鞭炮需严加注意。

后面的落款是爱新觉罗·善耆。

这么白话的告示在晚清还是不多见。

回到家时,李谕有看到家门口一个带着官帽、穿着官服的官员正在询问王伯和凤铃,赵谦。

王伯看到李谕后,立刻高声招呼:先生回来了!

李谕上前问道:有什么事情吗?

官员看了眼李谕:你就是这家宅子的主人李谕?

李谕道:没错。

官员说:我是刑部六品主事许世英,奉命查办林炳华案件,废了好大劲才知道原来重要的人证凤铃在你府上。

凤铃道:先生,该说的我已经都说了。

许世英道: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到时候他不认,会宣她对质。

随时叫我,去一百次都行!凤铃道。

看来林炳华是真的不行了,不过好歹是官员,肯定要刑部主事来亲自调查清楚,证据确凿才能定案。

许世英走后,王伯他们赶忙迎着李谕进了屋。

想不到先生回来这么晚。

李谕笑道:我也没有想到,给你们拜个晚年。

凤铃道:哪有府里老爷给下人拜年的,先生您真是没有个老爷样儿!

怎么说话哪!赵谦拉了拉凤铃。

李谕压根没当回事,他也没当他们为下人,于是说道:没关系的。

王伯又道:对了,先生,不知道您晓得嘛,现在前门大街的西珠市口刚开了一家叫做‘文明茶园’的戏院,取消了妇女不能进戏院观戏的规定,现在大家伙都在传哪。

哦?李谕讶道,京城里也有这么开化的地方?

是啊,王伯说,我是在茶馆里听老于说的,他现在到处吹嘘,毕竟开设戏院的是他们镶白旗的肃亲王善耆王爷。

善耆?在东安市场门口告示上署名的那位?李谕问道。

就是他。王伯回道。

有点意思。去的人多吗?

不算少,戏院的票都要提前买。尤其是听说最近同庆班的杨小楼也会登台,大家伙都想听听太后都夸赞的名角。王伯道。

想不到京城现在还能有这种奇观,实在是让人想不到。

李谕第二天在京师大学堂撞见吕碧城时就告诉了她。

吕碧城也真是没进过戏院,现在的清朝确实不允许女人进入戏院。

所以在她看来一定这也是女权的一种进步,当即表示要去看看,不管懂不懂戏曲,总归是一种形式上的突破。

不过茶馆现在太火了,无奈只好搞出了买票制度。李谕没想到票也不好买,只好直接找到杨小楼,从他那要了两张票。

李谕拿着票问道:要多少银子?

杨小楼说:李兄弟和我客气什么?

李谕看了一眼票面说:不便宜吧,我看着位置还是很靠前的。

杨小楼摆摆手:小意思而已,李兄弟帮了我们那么多忙,这点小事无足挂齿。

其实你给我换个一般点的位置就好,我也没那么讲究。李谕说。

李兄弟,看来你并没有去过文明茶园,杨小楼道,文明茶园是个新戏园子,本来竞争不过已经久负盛名的东华门外东悦轩以及天桥福海轩的。不过文明茶园能进女宾却打出了名头,票友们去文明茶园就是为了男女共去,所以位置就很重要了。

李谕不明所以:有什么不同?

杨小楼说:戏院里楼上为女座,楼下为男座,是分开的,但如果想要男女同坐,只有前几排位置才可。

李谕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杨小楼笑道:所以说该懂的我都懂,要不干嘛不去别的戏园子不是。

李谕看他怪笑的样子:你懂什么了?

杨小楼哼哼一声,用戏腔唱道:只可意会也,不可言传也。

李谕也不和他多说了,拿着票便回去。

现在茶馆除了有说书的,当然也有唱戏的。

戏曲一定程度上几乎可以说是从茶馆中滋生出来的一门艺术,也并不特别过分。

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回忆初期的剧场时就说:最早的戏馆统称茶园,是朋友聚会喝茶谈话的地方,看戏不过是附带的性质。当年的戏馆不收门票,只收茶钱。

所以说文明茶园火到要收票也真是难得一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