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明: 第329章 李定国的抉择成都,大校场。
李定国正在阅兵台上观看三军操演时,刘文秀忽然匆匆来到了阅兵台上,急声说道:二哥,大事不好了!
李定国霍然回头,凝声问道:三弟,出什么事了?
刘文秀黯然道:刚刚探马回报,中央军已经攻陷了西安!
唉。
虽然一切都在李定国的意料之中,可是骤闻此消息还是不免长叹一声,又道,大顺军既已战败,那么父皇呢?
刘文秀低下头来,黯然道:父皇他……也战死了。
噗!李定国张嘴喷出一口血来,往后便倒,刘文秀和肃立阅兵台上的几员大将急抢上前来把李定国扶坐起来,过了好一阵子,李定国才幽幽醒转,仰天长嚎道,父皇,父皇哪……
李定国是个孤儿,三岁不到就跟着父母流落他乡,途中双亲相继死于战乱,要不是张献忠收养了他,早就冻死饿死在荒效野外了,所以李定国对张献忠的感情极深,刚才的吐血昏厥绝非做秀,而是出自真情。
二哥。刘文秀惨然道,西安一战,不但父皇战死了,大哥和四弟也一并阵亡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哪?
唉。李定国长长地叹了口气,黯然道,先把父皇的灵堂设起来吧。
■■■
西安。
等王朴在卫队的护卫下赶到时,大战早已经结束好几天了,连战场都已经打扫好了。
其实西安之战并不是一场真正的战役,西安城内的大顺残军和张献忠带来的几万大西军并没能给中央军带来太多的麻烦,炮营几轮炮击下来,西安城的城墙和城门就已经被炸得支离破碎,紧接着火枪他发动进攻,不费吹灰之力就攻进了西安城内。
李成栋疾步来到王朴马前,叭地敬了记军礼,大声道:王爷!
王朴回了记军礼,一抬头看到城中浓烟滚滚,便问道:那是怎么回事?
李成栋道:城破时,李自成在王宫里纵火自焚,等我军攻入城内时,火势已经完全失去控制,这场大火几乎烧掉了半个西安城。
李自成纵火自焚?便宜这草寇了。王朴舒了口气,又问道,其他人呢?
李成栋道:有些被李自成杀了,有些被活捉,还有些人跑了。
跑了?王朴皱眉道,谁跑了?跑哪里去了?
刘宗敏和田见秀。李成栋低声道,两人带了几千残兵败将,奔着哈密去了。
追!王朴厉声道,马上派出骑兵营追击,绝不能让这两个草寇带人逃走,就算是追到哈密也要把他们逮回来。
李成栋轰然应道:是。
王朴又问道:张献忠和他的大西军呢?
李成栋应道:出川的大西军已经被全歼,张献忠和他的两个义子皆死于乱军之中。
王朴轻轻颔首,慨然道:相比李自成,张献忠的结局倒是要好得多啊,这样,派人收敛张献忠的尸体予以厚葬,毕竟也是个人物,还是给他修座墓吧。
李成栋恭声应道:是。
王朴沉吟片刻,回头吩咐身后的吕六道:马上派人,请柳参谋长还有各营总兵马上到本王的行辕,商议进川事宜。
是。
吕六答应一声,策马去了。
■■■
成都,大西王宫。
张献忠战死消息传回当日,以刘文秀为首的大西将领就执意要拥戴李定国继位,原本与李定国不和的左丞相汪兆麟也一反常态,支持李定国继位称帝,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李定国却对此坚决推辞,刘文秀等人苦苦哀求,李定国丝毫不为所动。
转眼前七天过去,汪兆麟、刘文秀等文官武将再次聚集到了青羊宫张献忠的灵堂前。
李定国身披缟素正跪在张献忠的灵位前守孝,在司礼官的引导下,汪兆麟等人对着灵位三跪九叩,这才聚集到了李定国跟前,汪兆麟抢前说道:常言道三军不可一日无帅,国不可一日无君,殿下何不早日登基?
二哥。刘文秀也附和道,你说过替父皇守完头七就回宫的,眼看着中央军就要进川了,你若再不登基大西国就要大乱了。
李定国长长地舒了口气,问刘文秀道:三弟,陕西那边有什么新的消息吗?
有。刘文秀不假思索地应道,据探子回报,王朴并没有凌辱父皇的尸骸,还替他老人家修了座大墓!
李定国又道:还有呢?
还有……
刘文秀说此一顿,转头看了汪兆麟一眼,汪兆麟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刘文秀便道,没,没有了。
李定国淡然道:真的没有了吗?
呃……刘文秀犹豫了一下,咬牙应道,王朴已经派了人来,非要见二哥你。
是吗?李定国轻轻颔首,忽然站起身来,说道,走,回宫。
■■■
西安,王朴行辕。
城内的大火早已经被扑灭,外逃的刘宗敏、田见秀所部残兵也被红娘子的骑兵营追上剿杀殆尽,一转眼的功夫,中央军进驻西安已经快半个月了,笼罩在陕西上空的战争硝烟也已经消散殆尽。
新任陕西总督陈岚已经在前来陕西的路上了,李成栋也已经被王朴任命为陕西提督。
令王朴感到痛心疾首的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给陕西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陕西省遭受的兵灾要比山西省还要严重,尤其是人口大量外逃,导致田地大量荒芜,生产力严重不足,可以预见,短时间内陕西省是不可能恢复元气了。
山西、陕西的情形使王朴意识到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人口的减少,或者说是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在杀胡令的号召下,南方各省的流民将会大量涌入北直、山西、陕西,成为半民半军的武装牛仔,如此一来北方各省的劳动力是得到补充了,可南方各省尤其是江南的剩余劳动力却会大量减少。
江南一带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工商业的发展,毕竟,早期工商业的发展可是需要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廉价劳动力的缺乏,正日益成为大明工商业发展的障碍,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严重迟滞王朴全力扶植工商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