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王朴叫屈道,您这可冤枉儿子了。
孙传庭道:怎么冤枉你了?
王朴道:没错,这五桩儿子都做了,可每一桩每一件都是为了大同百姓,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孙传庭道:这么说你还有理了?
王朴同样扳着手指头算说道:就说第一桩,儿子拿粮食接济流贼,那是因为留着这伙流贼有用,至少能牵制一下建奴,后来也正是这伙流贼帮了儿子大忙,要不然大同早就不保了,爹您到是说说,为了保全大同城内近十万百姓,这么做值不值?
孙传庭道:说,接着说,看你小子能说出什么花来。
王朴又道:第二桩、第三桩也是一样道理,儿子就不多说了,再说第四桩裁撤大同卫所军的事吧,爹您也当过陕西三边总督,应该知道这些狗日的卫所军已经烂成什么样了,建奴来了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可祸害起百姓来却比老虎还凶,这样的垃圾军队不裁了撤了那才叫天理难容!
孙传庭道:再接着说。
王朴道:再说第五桩幽禁代王这事,没错,儿子是做了,可这是为了保护代王,更是为了保护大同百姓!
啥?孙传庭道,幽禁代王是为了保护他?这事倒新鲜。
王朴面不改色道:爹你不知道,代王他要杀儿子,儿子死就死了也没啥,可儿子手下的火器营却不是吃素的,这些家伙不是响马盗就是老兵痞,要是儿子死了,就再没有人能约束得了他们,这些人要是造起反来,代王必死无疑,大同百姓也得跟着遭殃啊。
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孙传庭点了点头,接着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你的做法却大有问题,你这样肆意妄为,藐视朝廷,目无国法纲纪,你让万岁爷的脸面往哪搁?难道你想让万岁爷向你低头?
乱世当用重典,非常时期就应该采取非常手段。王朴一本正经地说道,儿子这么做也许有些肆意妄为,也许让万岁爷很没面子,可只要最终的结果是为了大明朝,是为了天下百姓,就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王朴特意加重了百姓俩字的语气,因为他发现,在许多有见识的读书人心目中,百姓的份量其实是重过皇帝的,王朴相信孙传庭也是个有见识的读书人,要想把他说服,不把问题上升到天下百姓的高度,是不可能的。
哼。孙传庭轻哼了一声,说道,要不是看在你心里还装着大同百姓,行为虽然出格却始终把保护百姓放在第一位,就凭你做的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老夫就不会坐在这里和你好好说话了。
其实儿子是被逼的。王朴苦笑道,爹你想听儿子的真话吗?
孙传庭道:当然想听。
王朴道:儿子的真话就是,大明朝是天下百姓的大明朝,而不是他朱家的大明朝,大明朝的皇帝可以让朱家的人来做,但他们必须得为天下百姓考虑,如果他们不愿意替天下百姓考虑,那我们就不必听他们朱家的。
这么快就和孙传庭说这话似乎有些唐突,其实却不然。
这些话听起来虽然大逆不道,却绝不会比王朴的所作所为更加大逆不道,私通流贼、幽禁代王的事情都做下了,还怕和人说这些话?
当然,王朴和孙传庭说这些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他觉着孙传庭这人不像个腐儒,这家伙敢在陕西总督任上劫杀土豪劣绅筹措军饷,足见他不是个死脑筋的人,要是能把孙传庭说服,以他五省总督的身份,没准还真能做出一番大事来。
你什么意思?孙传庭的脸立刻拉了下来,沉声问道,你真想造反?
不是造反。王朴摇头道,儿子也从未想过造反,儿子只是觉得皇帝的权力太大了,大得都没边了,要是遇上圣贤之君还好说,要是遇上一位昏君那天下百姓可就要遭殃了,远的不说,就说万历朝的事吧。
孙传庭道:万历朝怎么了?
王朴道:爹你凭良心说,万历新政是好还是不好?
那还用说吗?万历新政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王朴的问话触动了孙传庭心底那根弦,孙传庭当然是支持万历新政的,他甚至认为恢复万历新政是中兴大明的唯一希望,平台召对他就向崇祯帝提出要恢复万历新政,可惜的是遭到了满朝文武众口一词的激烈反对,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
说的好。王朴道击节道,可就是这么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却让万历帝一句话说废就废了,爹你觉得万历帝这么做对吗?明知道他错了却还要支持他,就因为他是皇帝?只要是皇帝做的事,难道错的也是对的?
如果孙传庭信奉的是儒家理学,一定会抬出三纲五常来反驳王朴,可孙传庭信奉的是阳明心学,他被王朴问得哑口无言,是啊,要是能对皇帝的权力进行适当的约束,让万历新政一直推行到今天,那大明朝就会是一副完全不同的局面!
那样的话百姓生活富足,还有谁会造反?
那样的话国家钱粮充足,区区建奴又何足为患?
王朴接着说道:孟圣人都说了,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见天下百姓才是第一位的,皇帝的做法要是危及了天下百姓,那么他的行为就一定要受到约束,我们绝不能无条件地容忍皇帝的肆意妄为。
儿子。孙传庭起身拍了拍王朴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正如你说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圣人就试图对君王的权力进行约束了,假如我们真的能够对皇帝的权力进行适应的约束,那么大明朝就绝不会落到今天这一步,可惜的是,凭你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无法改变这样的现实呀。
所以儿子必须要有一支军队。王朴肃然道,有了军队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孙传庭冷然道:你想当曹操?
王朴道:爹,儿子希望你能当曹操。
胡说。孙传庭勃然大怒道,老夫才不当奸臣。
爹,你错了。王朴道,曹操至死都没有篡汉,他其实是个忠臣。
可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了。孙传庭忽然问道,你是不是想当曹丕?
不想。王朴摇头道,儿子不反对让朱家的人继续当大明皇帝,却坚决反对大明皇帝继续拥有毫无约束的权力,儿子只希望大明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不要再受建奴的掳掠,也不必再受流贼的涂毒。
行了,今天这话就说到这儿。孙传庭断然道,老夫当你什么都没说过,也当自己什么都没听见。
孙传庭虽然信奉的是阳明心学,对儒家理学所奉行的那套三纲五常很不以为然,可要让他一下子转变君权至上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却还是不太容易,要让他学曹操当个拥兵自重的军阀那就更不可能了。
王朴撇了撇嘴也不再说什么了,他知道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孙传庭现在已经成了他的干老子,以后有的是时间向他慢慢灌输这些新思想,王朴相信,总有一天孙传庭会接受这些新思想的,因为孙传庭骨子里就不是个迂腐守旧之人。(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lt;a href=&lt;a href=&quot;<a href="<a href="http://&quot;"" target="_blank">http://&quot;"</a> target="_blank"><a href="http://&quot;</a>" target="_blank">http://&quot;</a></a> target=&quot;_blank&quot;&gt;<a href="<a href="http://&lt;/a&gt;"" target="_blank">http://&lt;/a&gt;"</a> target="_blank"><a href="http://&lt;/a&gt;</a>" target="_blank">http://&lt;/a&gt;</a></a> target=_blankgt;lt;/agt;,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