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后,就见李玄都与秦素联袂而至,两人乘虚御风,于云雾之中,似是踏云而行,天上仙人也不过如此。在两人落地之后,三百名太平宗弟子立时齐齐行礼道:恭迎宗主。
李玄都只是轻轻一抬手,三百余人便同时感觉到一股浩大气机强行将自己托起,不由相顾骇然,对于宗主的修为有了一个初步概念。
李玄都也不废话,直接进入主题,我太平宗传承自古时太平道,太平道有绝学‘太平青领经’。后太平道覆灭,‘太平青领经’也一分为二,变为‘太平经’和‘青领经’流传于世,我太平宗世代传承的便是‘太平经’,近日,我重新将‘太平经’重新修补完善,现传于众弟子,以期壮大我太平宗。
李玄都修炼的是太平青领经,可青领经部分涉及到清微宗,李玄都不可轻传,否则要引起两宗争端。不过太平经和青领经有互补之处,李玄都可以把太平经中的缺漏之处一一弥补之后再传给太平宗弟子,而非将完整太平青领经传下,最起码现在不行,若是张海石做了清微宗的宗主,或者是李玄都身兼两宗之主,那时候李玄都就可以从两宗中挑选优秀可靠之人传下全篇的太平青领经。
虽然这些太平宗弟子早已知晓此事,但此时听到宗主亲口说出,还是忍不住面露欣喜之色。
李玄都扫视一周,发现出神入化三境之人并不多,大多都是登门入室三境,也就是抱丹、玄元、先天三境,于是李玄都选择由低到高开始讲经,首先就是太平青领经中的洗髓篇,这是一套筑基功法,对于现在的李玄都已经没有太大作用,不过好处是可以弥补根基不牢的缺点,等于是重新筑基而不必废去修为从头开始,当年李玄都若有此法,也不必舍了修为从头再来,可惜此法并不在主死的青领经中,而在主生的太平经中,且不说那时候太平宗正因老宗主之死准备封山,就算没有骤遭变故,以清微宗和太平宗的旧怨,太平宗也不会将自家根本功法传给清微宗弟子。
多年传承,无论是太平经也好,还是青领经也罢,都有了极大的变化,青领经甚至被改了名字,成为玄微真术,以至于太平经成为世人眼中的太平青领经。皆因两宗祖师因为功法不全的缘故,不得不对太平经和青领经进行增补和删改,使其更好适应传承,许多功法因为缺失的缘故,不得不拔高门槛。李玄都结合两经,相互参照,重现了太平青领经,他口中所说的完善太平经,实际上就是将那些面目全非的功法补全并恢复原貌,这部洗髓篇按照太平宗的练法,本要归真境才能修炼,补全之后只要抱丹境就能修炼。
接下来李玄都又讲了易脉篇和锻骨篇,名字简单,也不高深,却十分实用,与洗髓篇一般,都是筑基的功法,易脉篇可以壮大经脉,有益于修炼、运行气机,锻骨篇顾名思义,是淬炼体魄,练成之后不说钢筋铁骨,也相去不远。
太平经和青领经并存互补,青领经重术,太平经重道。青领经包含无数神奇招术,诡秘莫测,义理艰深难学,太平经功成,气机深厚,天下武学术法附拾皆可使用。这三篇都是出自太平经,被李玄都修改之后,重新授予众弟子,用以打牢根基。
在此三篇之后,李玄都又开始讲授七玄绝剑,此乃太平宗中的顶尖剑诀,并非出自太平经,而是与太阴十三剑同源,俱是出自诸子百家中的阴阳家。不过相较于清微宗的北斗三十六剑诀、慈航宗的慈航普渡剑典、阴阳宗的太阴十三剑、李玄都的南斗二十八剑诀,七玄绝剑门槛太高且变化、威力有所欠缺,李玄都结合太阴十三剑和南斗二十八剑诀,将其重新改进,威力大增。如果说前三篇都是修炼之法,那么七玄绝剑就是破敌之法,是为上成之法,相较于万化绕指剑,七玄绝剑杀力更大,乃是行走江湖与人争勇斗狠的不二选择。
这一次不仅是普通太平宗弟子,就连众多归真境以上的高手也是凝神静听,毕竟这些改良功法还未汇编成册,若是错过,短时间内是无缘再闻。
一时间,偌大一座广场,人人凝神静听,除了些许风声之外,就只有李玄都的声音清晰可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