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鹤眼珠子转了转,道:我和你一起去见周满,听说陛下和魏大人最后一面,身边除了太子外,就是周满和萧院正在了。
作为前一任左相,皇帝肯定会问魏知推荐人的,他们君臣得宜,皇帝又念旧情,肯定会听一听魏知的意见。
杨和书无奈的看着他,和你打一样主意的人只怕不少,她又不傻,还能告诉你?
周家最近几天也是门庭若市,很多客人上门来求见。
有借口是来求医的,也有说是想了解一下新稻种,还有说来为周大人接风洗尘的。
周满在见过两个求医的人后便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了,于是开始让周家闭门,谁上门求见都不见。
要求医,有本事通过太医院请她,要么就去济世堂里等着。
万田上前敲门时,门内的门房都不开门,直接道:我家主人身体不适,不见外客。
万田道:我们家老爷是周大人学兄杨和书。
门房一听,打开门探头往外一看,看到站在外面的杨和书和唐鹤,立即将两扇门都打开,是杨大人和唐大人啊,快里面请,小的这就去禀报。
周满听闻,高兴的来接人。
杨和书已经好几年没见她了,这一下看见忍不住道:小姑娘长大了呀。
周满不好意思的抿嘴一笑,学兄是什么时候回到京城的?
今日一早。
周满给他们倒茶,已经去吊唁过魏大人了?
俩人一起点头。
唐鹤在她的书房里转了一圈,问道:听闻你们周家种出了一株新稻种。
其实不是一株,而是两株,不过产量都差不多,所以大家直接当成一株看了。
杨和书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周满在书案上找了找,找出两沓纸给他看,丁二三三号很高,所需的湿度更高,辛二一二号要矮很多,但它的稻穗也很长,更耐旱。还有就是味道,我觉得辛二一二号更好吃,但我爹娘更喜欢丁二三三号。
其他的区别,还得在研究,现在只在陇州、青州、剑南道和雍州种植有,不知道在其他地方的种植情况会怎样。
唐鹤挑眉,陇州?
周满点头:那是白善家呀。
唐鹤冲她竖起大拇指,袍子一撩坐到了椅子上,早听你们说过试验田的事,早两年都说培育结果不是很好,没想到悄无声息的,你们竟然培育出来了。
杨和书已经低头看完了纸上的数据,收好后还给周满,我要留在京城。
唐鹤眨眨眼,户部?
杨和书点头,只有在户部才能更好的推广新稻种,之前新麦种便用了很长时间才推广开来,甚至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未曾试过新麦种。
唐鹤皱眉,户部……没有空缺吧?
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不能凭空变出一个坑来呀。
周满却思索起来,半晌后道:也不是不可能……
杨和书和唐鹤扭头看向她,周满冲俩人摊手,我不能告诉你们,我是太医,闭紧嘴巴是基本素养。
杨和书忍不住笑出声来,和她道:多谢。
唐鹤则是一脸无奈的看着她,你这话和全都说了有什么差别?嗯,还是有差别的,比如,下一任左相是谁?
周满不理他,她怎么知道是谁?不过老唐大人有很大的几率接任就是了。
她觉得,如果她是皇帝,她就会听从魏大人的建议选择老唐大人,可这样一来……
周满看向唐鹤,一脸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