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罗大人若有所思道:目的若是为了修著药典,何不让更多的人参与进去?我们太医署这么多学生难道是白费的?
刘太医:嗯?
于是太医署的学生们都知道这事了,他们议论纷纷,周大人此法可真好,如此记录,将来后人再识药,岂不是只读一本药典就可?
周先生这是要名留青史了吧?
哎呀,你们怎么还有空想这个,还是想想等药典出来我们要背多少东西吧。
那都是后辈们的事了,不与我们相干。
哼,傻子,周先生给我们上课时就不止一次的说过,学医者都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无止境知道吗?
……行了,大家都别吵了,一个学生道:先生们告诉我们此事不是为了让我们说闲话的。
那是为了什么?一个学生问:难道是为了让我们去找周先生没见过的药材,送去与人争抢问诊的名额?我,我等就不必了吧?
傻子,这是共同参与修著药典的机会。
你才傻呢,我不相信一本书上能把我们的名字都记上,光是写名字都占去多少地方了?
不会记作太医署多少多少级的学生吗?一个学生怒道:能让你沾点边就算不错了。
可我等如今人在京城,听闻周先生以前就喜欢拿着小药锄到处挖,京城这附近还有什么是周先生没见识过的?
等我们毕业去往地方医署就好了。
对,若能去到地方,尤其是周先生没去过的地方,肯定有她没见识过的东西。
现在我们不能有所作为,但学长学姐们可以呀。
对对对,给学长学姐们写信。
哪里用得着他们写信,周立如正在写呢,本来她只想找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窗帮忙找一找,但听了罗大人的吩咐后,她便给所有能联系得上的同学都写了信。
罗大人说的对,天下何其大,物种何其丰富,光靠小姑一人不知需要付出多少才能收集齐全,但若是他们一起动手就不一样了。
众志成城,有他们在速度肯定更快,当然,太医署将来的名望和名气也更大就是了。
罗大人没想过周满会不同意,因为仅从他对周满的了解来看,她是一定会答应的。
周立如见太医署里有这么多学生野心勃勃的想要参与进去,也很高兴,直接就给小姑写信,高兴的道:小姑,你大业将成。
周满收到信时都惊呆了,然后问科科,是不是惊喜坏了?
科科惊喜得数据都快冲出峰值了,周满眼睛也亮晶晶的,我也惊喜坏了。
。